复与诸友分赋商周十三酒器为堂上寿得周兕觥(甲子)
注释
- 兕觥(sì gōng):古代酒器。
- 斛(hú):这里指兕觥的容量单位。
- 牺首:古代一种装饰,多以动物头部为造型,这里指兕觥盖子上的装饰像动物的头部。
- 囷(qūn):形容兽面的形状。
翻译
一年的繁华像锦绣般的美好,正值祝寿之时,大家重新举起了酒杯。 古老的酒杯有十三件,分别排列成不同的行列。 朋友们都十分高兴,一个一个地来到我的堂上。 分别拿着酒器祝福长寿,我也捧着兕觥。 兕觥高大如爵,有盖子,制作特别精巧。 盖子的流口做成动物头部的形状,额头的角很长。 盖子像叶子,相互合起来十分合适。 左右各有缺口,两根柱子在旁边。 酒器和盖子上都有铭文,九个字分阴文和阳文。 四个字像“火”加上“辛”和“足”,“子某”两个字不太清楚。 在国家中作为某种器物,“文父彝”究竟好在哪里呢? 哪里能知道这是公还是卿所用的,也难以分辨是周朝还是商朝的。 兽面收缩显得笨拙,云纹浮动呈现出青苍之色。 为此吟诵《豳风》诗,称赞这是没有止境的。 惠子吟咏他的斛,美酒让人难以忘怀。 郑曹的诸位大夫,宴会上觥都高举起来。 古人表达对长辈的孝顺奉养,并且用它来契合吉祥之事。 记载考查《卷耳》的传注,其意义不要去求毛苌来解释。 乐工歌唱时伴随着钟磬之声,斟酒时春风送来阵阵花香。 各位朋友一起饮酒,诗歌各自成章。 希望千百年之后,寿命如同金石一样长久。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商周十三酒器之一的周兕觥展开,描绘了祝寿的场景和对酒器的细致描述。诗中首先点明了祝寿的背景,接着详细描写了兕觥的外形、铭文和装饰,展现了其精巧的制作工艺和古老的历史韵味。作者通过提及古人用酒器表达孝养和吉祥的寓意,以及吟诵古代诗歌、伴随乐声饮酒等场景,营造出一种古朴、祥和的氛围。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长寿和美好的祝愿。整首诗语言古朴,意境典雅,将对古物的赞美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结合,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阮元
阮元的其他作品
- 《 台州试院在城北龙顾山之麓有楼岿然出于林表虚窗四敞云山相围余置榻其上留连浃旬昔山左济南试院有楼曰四照为施愚山所题余极爱登眺遂复以名此楼书榜悬之 其三 (戊午) 》 —— [ 清 ] 阮元
- 《 杭州南屏壑庵有僧庐在竹林最深处诗僧小颠居之余昔在杭尝游其间小颠能诗傲物与一时名流相接余题其室扁曰七代诗僧精舍盖小颠以上居此者皆诗僧至小颠七代矣或曰诗传七代而无名今余名以七代岂以后将失诗传耶余为之怃然余去杭后小颠没其弟子啸溪复能诗不失其传啸溪昔来粤为罗浮之游甲申又至并以诗一卷相示余因题其诗卷啸溪以后永传诗弟子则余诗为公案而诗镫二字亦成故实矣(甲申) 》 —— [ 清 ] 阮元
- 《 西斋督署西南隅有老屋五楹时虞其倾然稍支之择其中二间扫除之尚可坐也于是名之曰西斋斋之北植四柳树又墙北墙东皆有老榕横荫数丈百馀年物也斋南地广七丈轮八丈右有二楮树相倚而生而交相让所谓让木者非欤让木南筑砖台高三尺方丈许花晨月夕颇可坐台南一亩地尽种菊台之东南又筑一台高二尺方二丈此台与树远无翳更得月矣旧墙相围不加粉饰自有萝薜缠之墙之内以竹为篱使露葵扁豆牵牛子施之台东北之隙地多紫薇桂荔槿蕉之属斋西廊外又有地二亩许结一小亭亭南有小井周植弱柳十数株柳下皆为田以种杂蔬早韭晚菘紫茄赤苋之属颇供剪摘偶于暇时过此课花看月煮茶烹蔬颇 》 —— [ 清 ] 阮元
- 《 御园道中(癸丑) 》 —— [ 清 ] 阮元
- 《 咏玻璃窗(戊寅) 》 —— [ 清 ] 阮元
- 《 已末借寓京师衍圣公邸曾栽竹三丛藤花两本庚午再寓添栽槐柳桃海棠栾枝丁香并旧有古槐榆椿枣谷共三十馀株记以一律授之馆人(庚午) 》 —— [ 清 ] 阮元
- 《 珠湖草堂因洪湖泛滥屡在水中癸亥入觐过扬州尚无水患小住一夕分题八首 其八 (癸亥) 》 —— [ 清 ] 阮元
- 《 戏答家人(己丑) 》 —— [ 清 ] 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