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学诗 其五

蔼蔼桑梓树,迟迟杖履音。 未瞻父母颜,巳起恭敬心。 树木手所植,杖履身所任。 此物犹足重,况彼钟爱深。 父爱我亦爱,不间兽与禽。 六亲同骨肉,何以能相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桑梓:借指故乡。桑和梓是古代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
  • 杖履:老者所用的手杖和鞋子。
  • 蔼蔼:形容众多的样子。
  • 迟迟:徐行貌。

翻译

众多的故乡的树木,缓缓传来手杖鞋子的声音。还没看到父母的面容,就已经涌起了恭敬的心。树木是亲手所种植,手杖和鞋子是亲身所使用。这些东西尚且足够被重视,何况那深深的钟爱呢。父亲所爱的我也爱,不分飞禽走兽。六亲如同骨肉,怎么能够相互侵犯。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对父母、故乡和亲情的感悟展开。诗中通过描述桑梓树、杖履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对故乡和父母的深厚情感氛围。强调了对父母的敬重和对亲情的珍视,认为六亲之间紧密相连如骨肉,不应相互侵害。诗中用物来寄托情感,如桑梓树和杖履,朴素而生动地表达了对故乡和家庭的深深眷恋与热爱,体现了传统儒家伦理中对亲情的重视和维护。整体语言简洁,情感真挚,给人一种温馨、醇厚之感。

方孝孺

方孝孺

明浙江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宋濂弟子,尽得其学。洪武二十五年召至京,除汉中府教授,与诸生讲学不倦。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名其屋为“正学”,学者因称正学先生。建文帝即位,召为侍讲学士。修《太祖实录》,为总裁。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自称效法周公辅成王,召使起草诏书。孝孺怒问“成王安在?”并掷笔于地,坚不奉命。遂被磔于市,宗族亲友弟子十族数百人受牵连被杀。有《逊志斋集》。 ► 4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