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奉寄好义 其三

野性便时弃,虚名耻世闻。 目缘多虑暗,志为好奇分。 傍日翻书卷,临池写练裙。 思君同雅兴,搔首诵停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野性:难以驯服的生性。
  • 便时:适宜的时候。
  • 虚名:与实际不符的声誉。
  • 耻世闻:以被世间知晓为耻。
  • :因为。
  • 多虑:过多的思考、忧虑。
  • :昏昧,不明。
  • :志向。
  • 好奇:追求新奇。
  • :分散。
  • 傍日:临近太阳,即日近黄昏。
  • 临池:指学习书法。
  • 练裙:一种白绢做的裙子,这里借指书法作品。
  • 骚首: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
  • 停云:原意是凝聚不散的云,此处可能指对方的诗作或某种情感的寄托。

翻译

我的野性在适宜的时候就会抛弃,对那虚浮的名声,以被世人听闻为耻。 因为过多的忧虑思考,眼睛变得昏昧不明,志向也被追求新奇所分散。 傍晚时分翻阅书卷,在池边临摹书法、书写作品。 思念你时有着同样的高雅兴致,便以手搔头,吟诵着像停云般的诗篇。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俗虚名的不屑,对自身思考和追求的反思,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高雅情趣的追求。诗的前两句“野性便时弃,虚名耻世闻”,表现出作者不随波逐流、追求真实的态度。“目缘多虑暗,志为好奇分”则透露出作者对自己过多忧虑和追求新奇所带来的困扰的认识。接下来的“傍日翻书卷,临池写练裙”描绘了作者在黄昏时分读书、习字的情景,体现了他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最后两句“思君同雅兴,搔首诵停云”,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在思念中通过吟诵诗篇来寄托情感的举动。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方孝孺

方孝孺

明浙江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宋濂弟子,尽得其学。洪武二十五年召至京,除汉中府教授,与诸生讲学不倦。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名其屋为“正学”,学者因称正学先生。建文帝即位,召为侍讲学士。修《太祖实录》,为总裁。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自称效法周公辅成王,召使起草诏书。孝孺怒问“成王安在?”并掷笔于地,坚不奉命。遂被磔于市,宗族亲友弟子十族数百人受牵连被杀。有《逊志斋集》。 ► 4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