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奉寄好义 其一

初旭湿霜痕,溪流缓复奔。 路因频到熟,心待旧交论。 山势随村曲,窑烟接海昏。 知君多善教,所至俗还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xù):初升的太阳。
  • 湿霜痕:太阳初升,霜痕湿润。
  • :流淌。
  • 海昏:古县名,汉代置,今江西永修县一带。此处当指与海昏古县有关的地理方位或风貌。

翻译

太阳初升,霜痕变得湿润,溪流缓慢地又开始奔腾流淌。 因为常常来到这里,道路都变得熟悉了,内心期待着和旧友交流探讨。 山势随着村庄的走势弯曲延伸,窑洞冒出的烟连接着那像海昏一样的地方。 知道您善于教化,所到之处风俗都变得淳厚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的景色以及对友人的赞美。诗的首联通过“初旭湿霜痕,溪流缓复奔”描绘了太阳初升,霜痕湿润,溪流复又流淌的景象,展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颔联“路因频到熟,心待旧交论”表达了诗人对常走之路的熟悉以及对与旧友交流的期待,体现出诗人对友情的重视。颈联“山势随村曲,窑烟接海昏”描写了山势与村庄的关系以及窑洞烟的情景,增添了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尾联“知君多善教,所至俗还敦”则是对友人善于教化、使当地风俗变得淳厚的赞美,体现了对友人的钦佩之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情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友人的评价。

方孝孺

方孝孺

明浙江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宋濂弟子,尽得其学。洪武二十五年召至京,除汉中府教授,与诸生讲学不倦。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名其屋为“正学”,学者因称正学先生。建文帝即位,召为侍讲学士。修《太祖实录》,为总裁。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自称效法周公辅成王,召使起草诏书。孝孺怒问“成王安在?”并掷笔于地,坚不奉命。遂被磔于市,宗族亲友弟子十族数百人受牵连被杀。有《逊志斋集》。 ► 4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