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宗:尊崇,以……为宗师。
- 探:探寻,探求。
- 风雅:《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这里泛指《诗经》,后引申为诗歌的优良传统和高雅风格。
翻译
整个世界的人都尊崇李白和杜甫的诗,却不知道李白和杜甫又以谁为宗师呢。 能够探寻到诗歌中无穷的意蕴,才是天地间极好的诗作。
赏析
这首诗短小精悍,富有深意。前两句通过世人皆尊崇李杜诗这一现象,引发对李杜诗学渊源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盲目跟风的一种反思。后两句则提出了自己对于好诗的标准,即能够深入探寻诗歌的丰富意蕴,强调了诗歌内涵的重要性。整首诗简洁明快,语言质朴,却蕴含着深刻的诗学思想,引导人们在欣赏和创作诗歌时,不应只注重表面的声名,而应注重挖掘诗歌的内在价值。

方孝孺
明浙江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宋濂弟子,尽得其学。洪武二十五年召至京,除汉中府教授,与诸生讲学不倦。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名其屋为“正学”,学者因称正学先生。建文帝即位,召为侍讲学士。修《太祖实录》,为总裁。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自称效法周公辅成王,召使起草诏书。孝孺怒问“成王安在?”并掷笔于地,坚不奉命。遂被磔于市,宗族亲友弟子十族数百人受牵连被杀。有《逊志斋集》。
► 417篇诗文
方孝孺的其他作品
- 《 别母舅哭外舅郑公 其二 》 —— [ 明 ] 方孝孺
- 《 春和 其三 》 —— [ 明 ] 方孝孺
- 《 勉学诗 其十四 》 —— [ 明 ] 方孝孺
- 《 应召赴京道上有作 其一 》 —— [ 明 ] 方孝孺
- 《 侍世子奉献蜀王十首 其五 》 —— [ 明 ] 方孝孺
- 《 近述基命录粗载三代帝王宽厚之政以寓忠爱之私幸彻睿览过蒙赐诗宠褒词高旨远复增惭荷谨依韵略陈情以谢万一云 》 —— [ 明 ] 方孝孺
- 《 勉学诗 其十二 》 —— [ 明 ] 方孝孺
- 《 次韵写怀送叔贞之成都十七首 其四 》 —— [ 明 ] 方孝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