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茂伦

城雪初消想茂伦,吴江草色绿粼粼。 关门练合春调马,天畔虹低晚渡人。 金匮简探云树渺,银床瓮抱土花新。 阮生亡后嵇康死,一望轺车最怆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茂伦:指徐枋,字昭法,号俟斋,又号秦余山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崇祯举人,入清后隐居不仕。
  • 粼粼(lín lín):形容水流清澈、闪动的样子。这里形容草色在阳光下闪动的样子。
  • 金匮(jīn kuì):金属制的藏书柜,比喻珍贵的典籍。
  • 银床:井栏的美称。
  • 土花:苔藓。
  • 阮生:指阮籍,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
  • 嵇康: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翻译

城中的积雪刚刚消融,我便想起了茂伦兄,吴江一带的春草已经长得碧绿,在阳光下草色如水波般粼粼闪动。 城关门边演练的士兵正在集合,春天到了该训练战马了,天边彩虹低垂,傍晚时分有人正渡河而过。 想从珍贵的典籍中探寻茂伦的踪迹,却发现如云如树般渺茫难寻,那井栏边的苔藓又长出了新的。 阮籍亡故后嵇康也死了,如今遥望那远行的马车,心中倍感悲伤。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徐枋的思念之作。诗的首联通过描绘城雪初消、吴江草色绿粼粼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感受,同时也勾起了对友人的思念。颔联描写了关门练兵和晚渡人的情景,或许是借景抒发某种感慨,但具体所指并不明确。颈联中,作者试图从典籍中寻找友人的踪迹,却无果,只看到井栏边新长的苔藓,进一步烘托出对友人的思念和寻觅的失落。尾联则用阮籍和嵇康的离世来比喻与友人的分别,表达了心中的悲伤和惆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典故的运用,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毛奇龄

毛奇龄

毛奇龄,原名甡,字大可,一字于一,又字齐于,别号河右,又号西河,又有僧弥、僧开、初晴、秋晴、晚晴、春庄、春迟诸号,萧山人。诸生。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检讨。有《西河集》。 ► 35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