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白蒿(hāo):一种野草。
- 青柘(zhè):柘树,叶子可以喂蚕,这里青柘指柘树的叶子 。
- 颓垣(tuí yuán) :倒塌的墙壁,形容破败的景象。
- 烟爨(cuàn):炉灶,这里指生火做饭。
- 簌簌(sù sù):形容下落的声音。
- 委:丢弃,散落。
- 向夕:傍晚。
- 鹅笼:鹅栖息的笼子,形容居住地方简陋。
- 浊醪(láo):浊酒。
- 赊:赊欠。
- 蚕月:农历三月,是养蚕的月份。
- 咄嗟(duō jiē):叹息声。
- 枳(zhǐ)花:枳树的花。
- 蕙草:一种香草。
翻译
破败的墙壁中生长着白蒿和青柘,三天生火做饭,炉灶才燃起红火。旧书不停散落,被丢在老鼠洞,傍晚只能像鹅一样寄宿在简陋之地。在养蚕的三月连浊酒都难以赊到,从西市归来,酒瓶层层叠叠都空空如也。可叹枳树的花啊已经结出很多果实,而井底的蕙草却难以得到春风的吹拂。
赏析
这首诗描绘出一个贫士贫苦落魄的生活状况。开篇“白蒿青柘颓垣中,三日烟爨始得红”,通过破败的居住环境和艰难的生火做饭场景,直观地展现出贫士生活的艰难。“故书簌簌委鼠穴,向夕托宿如鹅笼”进一步强化贫士的困窘,自己珍视的书籍被随意丢弃,住宿环境简陋不堪。“浊醪难赊值蚕月”写出即使想要赊酒消愁都做不到,突出经济的极度困乏。诗的最后通过“枳花多实”与“井底蕙草无春风”的对比,以枳花的生机与蕙草的落寞,委婉表达贫士怀才不遇的感叹。整首诗用写实与象征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贫士形象,抒发了贫士生活艰难又抱负难展的悲愤之情,语言质朴却饱含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