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梅雨

· 屠侨
才见迎梅又送梅,榴花五月雨中开。 江南芒种田家候,白下端阳客子杯。 古壁腥延蜗角上,空阶青引石衣来。 离肠何苦淹淹滴,用愧当年济旱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梅雨:初夏时期,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等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
  • 屠侨(tú qiáo):明朝大臣、诗人。
  • 迎梅:指迎接梅花开放的时节。
  • 送梅:指梅花凋谢的时节。
  • 榴花:石榴花。
  • 芒种: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6月5日-7日交节,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
  • 田家:农民。
  • 端阳:即端午节。
  • 客子:旅居他乡的人。
  • 蜗角:蜗牛的触角,比喻极微小的境地。
  • 石衣:苔藓的别名。
  • 淹淹:形容水流不断的样子,这里指连绵不断的愁思。

翻译

刚刚送走梅花盛开的时节,又迎来了石榴花在五月的雨中绽放。江南到了芒种时节,是农民们忙碌种田的时候,而身在他乡的游子在端午节时举起酒杯。古老的墙壁上,蜗牛的触角带着腥味蔓延而上,空寂的台阶上,青苔如绿色的引导般生长而来。我心中的离愁别绪为何如这连绵不断的雨丝般流淌,实在愧对自己当年想要救济旱灾的才能。

赏析

这首诗以五月的梅雨为背景,描绘了江南的季节变化和人们的生活情景,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诗的前两句通过“迎梅”“送梅”和“榴花雨中开”,点明了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转换。中间两句则分别描述了江南农民在芒种时节的忙碌和游子在端午节的思乡之情,展现了不同人群的生活状态。后两句通过对古壁上的蜗角和空阶上的石衣的描写,烘托出一种寂静、冷清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离愁别绪。最后一句,诗人表达了对自己未能充分发挥才能的愧疚之情,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这首诗语言自然流畅,意境清新,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们生活的描绘,传达出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屠侨

明浙江鄞县人,字安卿,号东洲。屠湖子。正德六年进士。授御史。巡视居庸诸关。武宗遣使捕虎豹,侨力谏不可。累迁至左都御史。卒谥简肃。有《东洲杂稿》、《南雍集》。(⊙》 ► 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