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母

· 张宁
慈母殁七载,痴儿尚一身。 天涯常有月,堂北更无暾。 虚室鸡群散,荒园野苎贫。 平生勤苦事,日远益悲辛。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殁(mò):去世。
  • 痴儿:诗人自指,饱含对自身的自嘲与无奈,表现出在母亲去世后自己心理上仿佛还未长大、仍然需要母亲关怀的状态。
  • 堂北:古代房屋建筑,堂屋的北面通常是供奉长辈灵位或长辈起居之处,这里代指母亲生前的居所或位置。
  • 暾(tūn):刚升起的太阳,这里借指母亲的慈爱如温暖的阳光 。
  • 虚室:空屋子,形容家中无人,冷冷清清。
  • 鸡群散:家中原本像鸡群聚集般热闹,现在家庭成员离散,借指家族的离散和家道的衰落。
  • 野苎(zhù)贫:野苎是一种野生植物,这里说荒园中的野苎看起来很稀少、贫瘠,描绘出家园荒芜、破败的景象 。

翻译

慈祥的母亲已经去世七年了,我这个痴傻的儿子如今还是孤身一人。在遥远的天涯,明月常常高高挂起,可是家中堂北再也没有母亲那如朝阳般温暖的身影。空荡荡的屋子,往日那种热闹如同鸡群相聚的场面早已消散,荒芜的园子里,野生的苎麻都稀少又贫瘠。母亲这一生辛勤劳苦操持的种种事务,随着时间的远去,越发让我感到无比的悲伤和辛酸。

赏析

这首《忆母》饱含着诗人对母亲深沉的思念与无尽的哀伤。开篇“慈母殁七载,痴儿尚一身”直接点题,以时间的漫长(母亲去世七年)和自身的孤独孑然相对比,深情地表达了对母亲的追思。接着“天涯常有月,堂北更无暾”,“天涯月”和“堂北暾”形成鲜明对比,天涯明月之常见与堂北母亲慈爱身影的消逝形成强烈反差,将怀念母亲的情感描绘得十分细腻,母亲的慈爱比作温暖的朝阳,更突显出失去这份爱的痛苦。中间两联“虚室鸡群散,荒园野苎贫”,用白描手法刻画了家中如今的衰败景象,屋子空荡、家族离散、园子荒芜,从侧面反映出母亲去世后家庭的巨大变故和家道中落,让人感到无限凄凉。最后“平生勤苦事,日远益悲辛”,在时间维度上进一步深化情感,母亲往日操持家务的种种辛勤劳苦的画面随着日子远去不仅没有淡化,反而更添悲伤,再次强调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随着时间流逝越发深沉,整首诗情感真挚,自然流露,感人至深 。

张宁

明浙江海盐人,字靖之,号方洲。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擢都给事中。言京卫武职,人员既众,又多老弱,宜严加考核。格不行。宪宗时出为汀州知府,以简静为治。以病免归。致仕后家居三十年,累荐不起。工书画,能诗。有《方洲杂言》、《奉使录》、《方洲集》。 ► 11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