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徒五苦辞

学仙行为急,奉戒制情心。 虚夷正气居,仙圣处相寻。 若不信法言,胡为栖山林。 大贤乐经戒,受之为身宝。 就学常苦晚,治身恨不早。 比当披幽迹,倏欻年已老。 执卷吸尔极,将更死痛恼。 吾故及弱龄,弃世以学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徒五苦:指道教中的修行过程,三徒即三尸,指人体内的三种恶欲;五苦即五欲,指色、声、香、味、触五种感官欲望。
  • 奉戒:遵守戒律。
  • 虚夷:平和,宁静。
  • 正气:指纯净无邪的气息或精神状态。
  • 仙圣:指道教中的神仙和圣人。
  • 法言:指道教的教义和修行法则。
  • 大贤:指有德行和智慧的人。
  • 经戒:指道教的经典和戒律。
  • 治身:修身养性,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 披幽迹:探索深奥的道理。
  • 倏欻:形容时间迅速流逝。
  • 执卷:指研读道教经典。
  • 吸尔极:吸取至高无上的智慧。
  • 死痛恼:指因未修行而死后遭受的痛苦和烦恼。
  • 弱龄:年轻时期。

翻译

学习仙道的行为是急迫的,遵守戒律以控制情感和欲望。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纯净,这样神仙和圣人就会来寻找你。如果不相信道教的教义,为什么要隐居山林呢?有德行和智慧的人乐于学习道教的经典和戒律,将这些视为自身的宝贵财富。开始学习道教常常觉得太晚,修身养性则恨不得更早。当我们探索深奥的道理时,发现时间已经迅速流逝,我们已经老了。研读道教经典,吸取最高的智慧,否则将来会因未修行而死后遭受极大的痛苦和烦恼。因此,我在年轻时就已经放弃了世俗生活,专心学习道教。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道教修行的急迫感和对戒律的重视。诗中,作者强调了遵守戒律、保持内心平和的重要性,并认为这是吸引仙圣的关键。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学习道教的渴望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修行而死后可能遭受的痛苦和烦恼的担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道教修行的坚定信念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