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劝学行

· 苏籀
昔岁原伯鲁,前日棘子成。 所谓悉常事,野哉亦苟生。 岂知负孔圣,义理如何行。 善饭斯为福,食肉其堪盲。 六籍漫不省,千载谁辨明。 秦时害文维法吏,赵高趑趄诳当世。 小夫无知信可耻,大官不学粗且鄙。 深思博问如其智,精义入神以致治。 从来廊庙须奇策,乃用弓戈为快意。 孔明泽中梁甫吟,著表行师肯倩人。 吕蒙孜孜窥往事,知新益解图当今。 横槊胡为忘试艺,不文不武伊何遵。 嗟予贫贱年将老,学古忧时满怀抱。 斯民陷溺岂无说,天下复平要有道。 子思立教自明诚,伯业华巅愈贪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原伯鲁: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因不好学受到批评。
  • 棘子成:春秋时卫国大夫,主张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就够了,不必再讲究外表形式。
  • 趑趄(zī jū):形容想走又不敢走,犹豫徘徊。
  • 廊庙:指朝廷。
  • 梁甫吟:古乐府楚调曲名,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甫吟》。
  • 倩(qìng)人:请人代做。
  • 横槊:横持长矛,指行军途中,在马上吟诗。
  • 子思:孔子之孙,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提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等思想。
  • 伯业:霸业。“伯”通“霸”。

翻译

从前有原伯鲁这样不好学之人,前些日子又有棘子成见识浅薄。他们以为那些平常之事就是全部,真是粗野随意地活着。哪里知道这样做有负孔子圣人的教导,义理又该如何推行。只知道能好好吃饭就是福分,光知道吃肉简直如同盲目。对六经全然不去省悟,千年以来谁能把道理辨明。秦朝时打压文化重用执法之吏,赵高犹豫徘徊欺骗当世。小百姓无知实在可耻,那些大官不学无术又粗俗鄙陋。深入思考广泛求知才能有智慧,精妙的义理深入内心才能使国家得到治理。从来朝廷都需要奇妙的对策,怎么能把舞枪弄棒当作快意之事。孔明在泽畔吟唱《梁甫吟》,写《出师表》率兵出征从不会请人代劳 。吕蒙勤奋地探究往事,学习新知更明白了如何应对当今之事。有的人横持长矛却忘了施展才华,不文不武又怎能有所遵循。可叹我又贫贱年纪即将变老,学习古人之道忧虑时事满怀抱负。百姓陷入苦难怎么会没有缘由,天下再次恢复太平总归是要有方法。子思确立教义从内心的真诚出发,成就霸业的过程中越到高处越要努力探求真知。

赏析

这首诗围绕劝学主题展开,列举诸多事例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开篇以原伯鲁、棘子成不好学的例子为起,批判他们的浅薄无知,指出不学习会背离圣人义理。接着回顾秦朝重法吏、赵高误国的历史,说明不学无术会带来严重后果。诗中又以诸葛亮、吕蒙好学的正面事例作为对比,展现他们通过学习获得智慧与才能,从而建功立业。诗人自身虽贫贱年老,却仍心怀学古忧时的志向,发出对百姓命运与天下太平的思考。整首诗视野开阔,将历史与现实相融合,以对比手法突出主旨,语言质朴又具有警示意味,劝人重视学习,提升素养,以明达事理,为国家和社会有所作为 。

苏籀

宋眉州眉山人,字仲滋。苏迟子。事亲孝,仅十余岁,侍祖辙于颍昌九年,未尝去侧。以祖荫官陕州仪曹,历太府监丞、将作监丞。请祠归,卒年七十余。以文学见知于晁说之、洪炎等人。有《栾城遗言》、《双溪集》。 ► 3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