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三十首 其十四

打折达磨西来脚,莫令有误本来人。 当处得心非向背,九年面壁寂光明。 庭中立雪憨痴汉,海里口乾渴爱津。 如今大有心颠倒,梦寐胡诤学道人。 且向自心中体究,于斯如实更证明。 须观古德皆如是,万莫瞒心自发轻。 诳谤定招无间业,未全本觉且依经。 修行未了身依口,莫学提纲没量人。 对病用医须有意,指权归实救迷情。 迷悟不同谁解意,三乘犹尚未全明。 不契一乘为外道,经生持戒不知。 徒劳南北与东西,满口文章不合义。 不曾亲近正知见,色见声闻弄识神。 髑髅几度皮消殒,林下追寻没一人。 妄把玄诠为事会,五千救网变成尘。 看经须用钱财雇,佛事全凭铙钹音。 馂馅饼皮纱布绢,猪羊犬马折经金。 僧俗一同轮苦趣,辜负牟尼古佛心。 致使类多贤行少,仁慈鲜矣足孤贫。 荣华富贵千无一,菩萨神仙不降生。 如麻似粟人头面,杀盗贪嗔胜畜心。 不管刹那沉劫海,且徒眼下乐精神。 背善恶临无解处,烧香合掌告观音。 大慈大悲来救苦,须臾命断叹悲深。 一生不布纤毫善,悔惧双交没主人。 方知今死难思悔,黑业无边我自成。 寄语世间今未死,光阴莫负早回心。 何况出家亲悟者,喃喃直指古同今。 所以办心供作务,将勤补拙助元灵。 相逢来往无心见,大事未成戒行深。 只欲心空如及第,回头救接未归人。 始合老师弘大愿,先难后易叹吟吟。 十字街头不见客,孤峰顶上目群生。 助柴活计元如是,不负当时这老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打折:在这里指破除、纠正。(“折”读音:zhé) 达磨:菩提达摩的简称,通常被称为达摩祖师,是中国禅宗的始祖。 本来人:指每个人本来具有的佛性或真性。 向背:指背离或趋向,这里指对佛法的正确理解和实践的方向。 面壁:佛教用语,指面对墙壁静坐修行。 寂光明:寂静而光明的境界,代表修行所达到的一种高深境界。 立雪:指虔诚求道的行为,源自程门立雪的故事。 憨痴汉:指愚笨而又执着的求道者。 渴爱津:对欲望的渴望如同口渴时对水的需求。 颠倒是:指错误的想法和行为。 梦寐:指在梦中,也泛指梦想、幻想。 :争论、争辩。 体究:体会、探究。 古德:古代的高僧大德。 万莫:千万不要。 诳谤:欺骗和诽谤。 无间业:佛教中指极重的恶业,将招致无间地狱的果报。 本觉:众生本有的觉悟。 依经:依据经典。 修行未了:修行尚未完成。 提纲:指抓住主要内容或要点。 没量人:没有智慧和见识的人。 指权归实:将方便法门归于真实的佛法。 三乘:佛教谓引导众生达到解脱的三种方法、途径或教义,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契合、符合。 一乘:佛教教义,指引导众生成佛的唯一方法或教义。 外道: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或学说,这里指不符合佛法的观点和行为。 经生:指抄写或念诵经文的人。 玄诠:深奥的义理。 事会:指将佛法当作事物的表面现象来理解,而没有真正领悟其内涵。 救网:拯救众生的法网,这里指佛法。 铙钹(náo bó):一种打击乐器,在佛教法事中常用。 (jùn):吃剩下的食物。 纱绢:一种丝绸织品。 元灵:灵魂、心灵。 }

翻译

{ 纠正达摩西来所传佛法的曲解,不要误导了本来具有佛性的人。 应当在内心找到正确的方向,而非背离或趋向错误的方向,九年面壁修行可达到寂静光明的境界。 庭院中像程门立雪般虔诚的愚笨之人,就像在海中口渴渴望水源一样。 如今很多人内心颠倒,在梦中和幻想中争论的学道之人。 应当向自己的内心去体会探究,在此如实进行更深入的证明。 必须看到古代的高僧大德都是这样做的,千万不要瞒心自己而变得轻视佛法。 欺骗和诽谤一定会招致极重的恶业,尚未完全领悟本有的觉悟,暂且依据经典修行。 修行尚未完成却依赖言语,不要学那些没有智慧和见识的人抓住表面要点。 对病症用药必须有针对性,将方便法门归于真实的佛法以拯救迷惑的众生。 迷惑和觉悟各不相同,谁能理解其中的意义,三乘佛法尚且有人未能完全明白。 不符合一乘佛法的就是外道,念诵经文持守戒律却不真正理解的人也是如此。 徒劳地在南北东西奔波,满口文章却不符合佛法义理。 不曾亲近正确的知见,只在表象和声音上玩弄意识。 头骨几度皮肉消失,在山林中追寻佛法却没有一个人成功。 错误地将深奥的义理当作事物的表面现象来理解,五千佛法的拯救之网也变成了尘土。 看经需要用钱财雇佣,佛事全凭铙钹的声音来进行。 吃剩的馅饼皮、纱布绢,猪羊犬马折算成念经的费用。 僧人和俗人一同陷入苦难的境地,辜负了释迦牟尼佛的慈悲之心。 导致好人好事少,仁慈之心也很少,足以让贫困的人感到孤独。 荣华富贵千中无一,菩萨神仙也不会轻易降生。 人像麻粟一样众多,杀盗贪嗔的心思胜过畜生之心。 不管刹那间沉沦于劫难之海,暂且只图眼前的快乐精神。 背离善恶面临无法解脱的境地,烧香合掌祈求观音菩萨。 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来救苦救难,片刻之间生命消逝令人叹息悲伤之极。 一生没有做一点善事,后悔和恐惧交加,却找不到主宰。 才知道现在死了难以追悔,无边的恶业是自己造成的。 寄语世间还未死去的人,不要辜负时光,早日回心转意。 何况是出家亲自领悟佛法的人,喃喃自语直指古今的道理是相同的。 所以用心去做事,用勤奋来弥补不足,帮助心灵的成长。 相逢来往没有心机地相见,大事未成时要注重修行的德行。 只希望内心空灵如同考中科举,回头去救那些还未归依佛法的人。 才符合老师弘扬的宏大愿望,先难后易,令人感叹不已。 十字街头见不到真正的求道者,在孤峰顶上可以看到众生。 帮助砍柴做事原本就是这样,不辜负当时的这位老僧。 }

赏析

{ 这首诗是释印肃对佛法修行的深刻思考和告诫。诗中强调了正确理解和实践佛法的重要性,批评了一些人对佛法的误解、误用以及表面的追求。 作者指出,不能曲解达摩祖师所传的佛法,要在内心找到正确的方向,通过真正的修行达到寂静光明的境界。诗中提到了一些错误的行为和观念,如内心颠倒、只注重表面形式、不理解佛法真义等,并强调了欺骗和诽谤佛法的严重后果。 同时,作者呼吁人们要向内心去体会探究佛法,不要轻视佛法,要依据经典进行修行。对于修行中存在的问题,如依赖言语而不注重实际修行、没有智慧和见识等,作者也进行了批评。 诗中还提到了众生的苦难和迷惑,以及菩萨的慈悲救度,提醒人们要及时回心转意,行善积德,不要沉沦于恶业之中。整首诗语言直白,寓意深刻,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坚定信仰和对众生的慈悲关怀。 }

释印肃

释印肃,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 8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