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巳:古代节日,汉以前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
- 咽云:形容箫鼓之声仿佛使云气哽咽。
- 绪风:指残留的风,余风。
翻译
那箫鼓之声使云气仿佛哽咽,声音沸腾传扬,临近水边的楼台倒映在水中的影子特别多。在曲折的栏杆边吟诗环绕有无限的思绪,余风和着迟日让整个湖面都充满了烟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上巳节时宴游的场景。诗的前两句通过“咽云箫鼓”的喧闹和“临水楼台倒影多”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热闹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后两句则着重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思,在曲栏边吟诗,思绪无限,那绪风和迟日共同构成了一种迷蒙、悠远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和悠然的情怀。整首诗情景交融,将外在的景色与内在的情感巧妙融合,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晏殊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南昌进贤)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 3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