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还义宁杂诗 其二十四

已知州郭近,真见凤凰山。 昔日兵戈满,兹行琴剑间。 钓游违断梦,云物照开颜。 为报诸亲旧,清时久客还。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州郭:州城。
  • **兵戈(bīng gē)**:指战争。古代常用兵器,是战争的象征。
  • 兹行:此行。
  • 钓游:钓鱼游玩,常指童年的游乐活动,这里代表往昔的生活。
  • 违断梦:违背了往日中断断续续的梦想。
  • 云物:景物,这里指眼前的自然风光。
  • 清时:太平时期。

翻译

已经知道州城距离越来越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凤凰山。过去这里遍布战争的痕迹,而这次出行置身于闲适的琴剑相伴之间。童年时玩耍的情景违背了曾经的梦想,眼前美丽的自然风光让我不禁喜笑颜开。我要告诉各位亲朋好友们,在这太平时代,长久在外漂泊的我就要回到家乡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回故地复杂感慨的心境。开篇“已知州郭近,真见凤凰山”,以平实的语言讲述行程,进入故地眼前之景可见,给人一种亲切之感。“昔日兵戈满,兹行琴剑间”通过今昔对比强烈,过去战争的满目疮痍与当下自身闲适从容相对,让人感受到命运起伏与社会变化。“钓游违断梦,云物照开颜”进一步抒发情感,回忆儿时经历成过往,而当下美景又带来慰藉,情感复杂深沉。尾句“为报诸亲旧,清时久客还”,传递出回归的喜悦和对亲友告知的急切,表现出对家乡和亲友的眷恋。整首诗饱含生活沧桑又不失温暖,情感细腻真挚,将诗人辗转的经历融入回乡的感怀中,值得细细品味。

陈三立

陈三立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