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马歌题郎世宁所画

· 弘历
云行者龙陆行马,马犹龙性理固然。 又闻大宛界海裔,时有神龙出其渊。 合于牧牝牝乃字,渥洼龙种昂腾骞。 孳息展转盛北地,一一如龙见在田。 徒观鬐鬣已轩翥,更参变态犹联翩。 我知其理不能写,爰命世宁神笔传。 坰野坦夷繁百草,周以绣岭带镜川。 龁饮既适马性悦,作息乃得全其天。 目迷万锦姑弗论,粗陈厥状真奇焉。 翘足而陆泅而水,饱而卓立倦而眠。 怒者奋踶嬉者啮,痒者摩颈跃者旋。 突者骛者竞相赴,或改其意中俄延。 或背而驰似相忌,或依而就如相怜。 夫惟衡轭之不藉,故无窃辔与诡衔。 鲁颂一言蔽诗义,蒙庄数语包全篇。 骅骝骐骥世常有,谁言今也无曹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云行者龙陆行马:在云中飞行的是龙,在陆地奔走的是马。
  • 大宛(yuān):古代西域国名,以产良马著称。
  • 界海裔:处在临近大海的边远地方。
  • :生育。
  • 渥洼(wò wā):水名,在今甘肃敦煌一带,传说古时产神马之地 。 龙种:指骏马。 昂腾骞(qiān):昂首奔腾、高飞的样子。
  • 孳息(zī xī):繁殖生息。
  • 鬐鬣(qí liè):马颈上的长毛。 轩翥(zhù):飞举;高举。
  • 坰(jiōng)野:遥远的郊野。
  • 龁(hé)饮:吃草喝水。
  • 奋踶(dì):奋力踢蹄。
  • 衡轭(è):驾车时加在牛马颈上的横木和曲木。 窃辔(pèi):偷偷咬嚼缰绳。 诡衔(xián):谓马诡谲地咬断辔衔。
  • 鲁颂:《诗经》中作品,有赞美鲁国马匹众多之意 。
  • 蒙庄:指庄子,其文中多借马阐述道理。
  • 骅骝(huá liú)骐骥:泛指骏马。
  • 曹韩:曹霸和韩干,均为唐代画马名家。

翻译

在云中飞行的是龙,在陆地行走的是马,马有着类似龙的特性,这是常理所在。又听说大宛地处临近大海的边远之地,时常有神龙从那深渊中出现。神龙与母马交配后母马受孕生育,于是渥洼之地诞生出骏马,它们昂首奔腾、身姿矫健。这些骏马辗转在北方大量繁殖生息,每一匹都像龙一样威风凛凛,如同出现在田野中。只看那马颈上的长毛就已飞扬高举,再看它们万千变化的姿态更是连续不断。我明白其中的神韵却难以用文字描绘,于是便请郎世宁用他绝妙的画笔来传达。广阔遥远的郊野平坦而长满百草,四周是锦绣般的山岭和如镜的河流环绕。马儿们吃草喝水十分惬意,生活作息顺应自然天性。眼前万马奔腾如斑斓锦绣让我眼花缭乱暂且不表,大致陈述它们的种种姿态,真是奇妙非凡。它们有的翘脚站立,有的泅水渡河;吃饱了就安静站立,疲倦了便卧地而眠。发怒时奋力踢蹄,嬉戏时互相啃咬,瘙痒时摩擦脖颈,欢快时跳跃旋转。向前突进的、快速奔跑的,竞相奔赴一处,有时又突然改变主意迟缓不前。有的背道而驰好似相互猜忌,有的相依相偎好像彼此怜惜。因为不受驾车器具的束缚,所以也没有偷咬缰绳不驯服的行为。《鲁颂》里的一句诗能概括这种马的意义,庄子的几句话便涵盖了有关马的整个精髓。骅骝、骐骥这样的好马世上常常有,谁说现在就没有曹霸、韩干那样善于画马的人呢。

赏析

这首诗是乾隆皇帝弘历为郎世宁所画的马而作。全诗围绕龙马展开,融合了传说、现实与艺术。开篇点明龙马特性,通过大宛及渥洼龙种等典故,为马增添神秘色彩,强调马遗传了龙的不凡特质 。接着描绘万马在草原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生动展现马群姿态的多样,动静结合,画面感十足,表达出对自然生命的赞美和对马匹的喜爱。“我知其理不能写,爰命世宁神笔传”巧妙过渡,引出郎世宁的画作,称赞郎世宁画艺高超能传达马的神韵。诗尾将今马与古之骏马类比,认为当今画马者亦不逊色于古人,体现出既对传统艺术的传承肯定,又对当世艺术成就的自信。整首诗兼具文学性与绘画解读性,展示了弘历的文化修养和对艺术深刻理解,使诗画相互映衬,拓展了艺术审美空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弘历

即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皇帝。世宗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即位后驱逐在内廷行走之僧道;释放被幽禁之允(胤)禵等,恢复允(胤)禵等宗室身份;又将宗室诸王所属旗人,均改为“公中佐领”,即归皇帝掌握。对汉族知识分子,采用笼络与惩罚并行手段,既于乾隆元年开博学鸿词科,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又大兴文字狱,前后大案不下数十起,并借修书之便,销毁或窜改大量书籍。对西北方面,平定准噶尔部,消灭大小和卓木势力,解决康、雍以来遗留问题。在位时六次南巡,多次进行镇压土司叛乱、农民起事战争,耗费大量钱财。晚年任用和珅,吏治腐败;陶醉于“十全武功”,自称十全老人,对敢于指斥时弊之官吏,常严加斥责。同时,对各省亏空严重、督抚多不洁身自爱之状,知之甚详。五十八年,接见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拒绝英国所提出之侵略性要求,然并未引起任何警惕之心。六十年,宣布明年禅位皇十五子颙琰。次年正月,举行授受大典,自称太上皇帝,仍掌实权。在位六十年。谥纯皇帝。 ► 163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