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愁岭

· 姚燮
危峰伸佛臂,坦掌高及天。 既坦复斜耸,似秉重台莲。 昨行望眙?,今喜升其巅。 皂日凝槲阴,射袂流暧烟。 烟底猎猎声,辨为下山鸢。 在鸢去此山,固犹千寻悬。 焉知对面峰,苍峻倍逾前。 岂无峰上人,笑我尚重渊。 高境安有穷,退葸诚堪怜。 便鼓精力强,去者已居先。 缚履猛求进,云来拒吾肩。 轵径布铦石,懦沙裹为棉。 又防戒慎疏,祸遭中路颠。 碧落无近期,曷由遘上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凫愁岭:诗中所写的山岭名称。
  • 危峰:高峻的山峰。
  • 坦掌:平坦如手掌。
  • 台莲:一种莲花,这里形容山峰的形状。
  • 望眙(chì):远望。
  • 皂日:黑色的太阳,可能指天气阴沉。
  • 槲(hú):一种树木。
  • 暧(ài)烟:暖烟。
  • 猎猎:形容风声或物体快速移动的声音。
  • 鸢(yuān):老鹰。
  • 葸(xǐ):害怕,畏缩。
  • 轵(zhǐ)径:狭窄的小路。
  • 铦(xiān)石:锋利的石头。

翻译

高峻的山峰伸展着如同佛祖的手臂,平坦如手掌的地方高耸直抵天空。 这平坦之处又斜耸而起,好似托着多重的台莲。 昨天行走时远望此山,如今欣喜地登上了它的山顶。 阴沉的太阳下凝结着槲树的阴影,射向衣袖的是暖烟般的气流。 烟雾底下传来猎猎的声响,分辨出是下山的老鹰。 这老鹰飞离此山后,此山仍然有千寻之高悬空矗立。 怎知对面的山峰,苍莽险峻更胜眼前这座山。 难道那山峰上没有人,嘲笑我还身处重渊之中。 高远的境界哪有尽头,退缩畏惧实在令人怜悯。 于是鼓起强大的精力,那些离去的人已经走在前面。 绑好鞋子猛然奋力前行,云雾涌来阻挡在我的肩头。 狭窄的小路布满锋利的石头,松软的沙子像棉花一样包裹着。 又要防止谨慎不足,以免中途遭遇灾祸跌倒。 到达天空之上的日子遥遥无期,如何能够遇到上仙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攀登凫愁岭的经历和感受。诗中通过对山峰的形状、景色、声音的描写,以及自己的心情和思考的表达,展现了登山的艰难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诗的开头描绘了山峰的雄伟和奇特,给人以壮观的视觉感受。接着叙述了自己登山的过程,从远望到登上山顶,再看到对面更险峻的山峰,体现了山外有山的道理,也暗示了追求高远境界的永无止境。

在登山的过程中,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既有对退缩畏惧的反思,也有鼓起勇气奋力前行的决心。同时,诗中也提到了登山途中的困难,如云雾的阻挡、狭窄道路上的锋利石头和松软沙子等,增加了登山的艰辛感。

最后,诗人感叹到达高远境界的困难,以及对能否遇到上仙的疑问,流露出一种对未知和理想的探索与迷茫。整首诗意境宏大,语言生动,通过对登山的描写,传达了对人生追求的思考和感悟。

姚燮

姚燮

清浙江镇海人,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道光十四年举人。遍读经史百家及道藏、释典,诗词、骈体文皆闻于时,又擅丹青,尤工墨梅。诗篇反映鸦片战争时情事,悲愤激昂。又著《今乐考證》,为研究戏曲史重要资料。集名《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 39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