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三界唯心,海岳销沉。 万法唯识,青黄曲直。 天上人间,乃规乃则。 眼耳即真,见闻俱惑。 孰为言宣,讵假玄默。 混尔圆常,分尔百亿。 迷悟不来,尘毛匪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界:佛教术语,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
  • 唯心:佛教语,谓一切诸法(指万事万物),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
  • 万法:佛教语,泛指一切事物和道理。
  • 唯识:指一切事物都是由意识所变现出来的。
  • 海岳:大海和高山。
  • 销沉:消逝,没落。
  • 青黄:青色与黄色,泛指颜色。
  • 曲直:能屈能伸。
  • 讵(jù):岂,怎。

翻译

三界都是唯心所现,大海高山也会消逝没落。万法都由唯识变现,颜色的变化和形态的屈伸。不管天上还是人间,都有其规则准则。眼和耳本身就是真实的,但见闻也都可能带来迷惑。谁来用言语表达,岂是假借沉默不语。混合起来就是圆满恒常的,区分出来就成了百亿之多。迷悟都不来,细微之事也没有差错。

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佛教的哲理和思辨。它表达了一种关于世界和事物本质的深刻见解,强调了三界和万法的唯心和唯识观点。诗中描绘了一种超越表象、深入内心的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同时,也指出了眼耳等感官以及见闻所带来的迷惑,引导人们去思考和探索真正的本质。整体语言简练而富有深意,通过简洁的语句传达出复杂的哲学思想,给人以启迪和思索。

释守卓

释守卓,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所附介谌撰《行状》,《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守卓诗,以《语录》中《偈颂》部分编为第一卷,散见书中者辑为第二卷。 ► 1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