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岭

一度桃花岭,烟霞处处新。 纵迷源上路,犹似武陵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一度 一次。
  • 烟霞 烟雾和云霞,这里形容桃花岭的景色如仙境般美妙 。
  • 即使。
  • 迷失。
  • 源上路 “源”即桃花源之源,这里指通往桃花源的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描述一个渔人误入桃花源的故事,这里化用此典。
  • 武陵人 指的是《桃花源记》中那个进入桃花源的武陵渔人。武陵,在今湖南常德一带。

翻译

初次来到这桃花岭,只见烟雾云霞弥漫,眼前的一切都充满了新奇的美感。即使在寻找途中迷失了通往桃花源的道路,此刻感觉自己也好像武陵那个幸运的渔人,身处如梦似幻的美妙境地。

赏析

这首诗展现了桃花岭独特的魅力。首句“一度桃花岭”开门见山,直接点明诗人的行踪,来到桃花岭。“烟霞处处新”描绘出桃花岭景色的清新美妙,烟雾云霞缭绕,给予人一种如梦似幻的仙境之感,“处处新”写出了桃花岭景色给诗人带来的新鲜感。后两句“纵迷源上路,犹似武陵人”,巧妙化用《桃花源记》的典故,将桃花岭与神秘的桃花源联系在一起。“纵”字假设一种情况,即便迷失道路,诗人也丝毫不觉烦恼,反而沉醉其中,把自己比作武陵渔人,暗示身处桃花岭也能感受到如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般那种意外发现胜境的惊喜与惬意 ,表达了诗人对桃花岭景色由衷的赞美与陶醉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却十分深远,给人无尽的遐想。

李攀龙

李攀龙

明山东历城人,字于鳞,号沧溟。少孤家贫,嗜诗歌,厌训诂之学,日读古书,里人目为狂生。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刑部广东司主事,擢陕西提学副使,累迁河南按察使。母丧,心痛病卒。官郎署时,与谢榛、吴维岳、梁有誉、王世贞称“五子”,又益以吴国伦、徐中行称“后七子”,而以攀龙、世贞为魁首,操海内文章之柄垂二十年。其持论诗不读盛唐以后人集,文不读西汉以后人作。攀龙有才力,诗以声调称,然古乐府似临摹帖,并无可观。文章失之模拟生涩,而效之者甚众。有《古今诗删》、《李沧溟集》。 ► 14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