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邢台

郡斋西北有邢台,落日登临醉眼开。 春树万家漳水上,白云千载太行来。 孤城自老风尘色,傲吏终惭岳牧才。 便觉旧游非浪迹,至今鸿雁蓟门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xíng):台名,在今河北邢台市内。
  • 郡斋:郡守起居之处。
  • 岳牧:指封疆大吏。

翻译

在郡守起居之处的西北有邢台,傍晚登临上去让醉眼睁开。春天树木成荫遍及漳水之上的众多人家,悠悠白云经过千年从太行而来。孤独的城邑自然显露出饱经风尘的颜色,高傲的官吏终究惭愧自己没有封疆大吏的才能。就感觉过去的游历并非随意走动,到现在鸿雁从蓟门飞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邢台的景色以及诗人登临此地时的感慨。首联交代了邢台的地点并写出登临所见令人心旷神怡。颔联通过春树万家和千载白云,营造出恢宏而富有历史感的意境。颈联表达了对孤城和自身才华的思索。尾联则透露出对过往游历的回忆及感慨。整首诗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沉的思索。

李攀龙

李攀龙

明山东历城人,字于鳞,号沧溟。少孤家贫,嗜诗歌,厌训诂之学,日读古书,里人目为狂生。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刑部广东司主事,擢陕西提学副使,累迁河南按察使。母丧,心痛病卒。官郎署时,与谢榛、吴维岳、梁有誉、王世贞称“五子”,又益以吴国伦、徐中行称“后七子”,而以攀龙、世贞为魁首,操海内文章之柄垂二十年。其持论诗不读盛唐以后人集,文不读西汉以后人作。攀龙有才力,诗以声调称,然古乐府似临摹帖,并无可观。文章失之模拟生涩,而效之者甚众。有《古今诗删》、《李沧溟集》。 ► 14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