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寰海尘氛纷未已,诸君莫作等闲看。
拼音

注释

寰海:一作“海外”。 纷未已:一作“犹未息”。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劳劳:指辛劳、劳碌。

翻译

马车奔走劳累从未离开过马鞍,到了面临大事的时候才知道一死也并非那么容易。三百年来为国家的发展迟缓而悲伤,在八千里外对百姓的困苦残败进行凭吊。秋风中持着宝剑我这个孤臣落下泪水,落日下(大将)站在旌旗环绕的将坛上。全国范围内的战乱纷纷还没有停止,各位不要当作平常事来看待。

赏析

这首诗是李鸿章对自己一生的感慨和对国家局势的忧虑。诗中表达了他一生奔波操劳,直到临终才意识到死亡并非易事。他为国家几百年来的状况而痛心,对远方百姓的悲惨境遇充满同情。秋风、落日等景象烘托出凄凉的氛围,凸显他作为孤臣的悲哀。最后他提醒众人面对仍在持续的战乱和纷扰不能等闲视之。整首诗展现了李鸿章在生命尽头复杂的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

李鸿章

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 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