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子玉带歌
注释
- 临濠龙种:临濠(lín háo ),古地名,在今安徽凤阳一带;龙种,指帝王后裔,此处指明朝宗室。
- 岐海:犹言海外。
- 鼎移社屋:指国家灭亡,改朝换代。“鼎”象征国家政权,“社屋”社稷的房舍,代表国家。
- 毅魄:坚毅的魂魄。
- 辽邸:指明朝藩王辽王的府邸。
- 赤嵌城:在今台湾台南,曾是荷兰侵略者所筑城堡 。
- 竹沪溪:台湾的一条溪流。
- 薶香:薶(wō ),同“瘗(yì)”,埋葬;这里指埋葬的忠魂。
- 几抔土:抔(póu ),量词,形容很少的土。
- 玉人:容貌美丽的人,这里指制作玉带的工匠高手。
- 七客寮:具体所指不详,可能是个文人集会的场所之类 。
- 信国砚:与文天祥有关的砚台,文天祥被封为信国公。
- 玉带生:相传为文天祥所用之砚。
- 擘窠:擘(bò),窠(kē ),指大字。字体结构开阔,笔画粗壮。
翻译
明朝的宗室在海外死去,人生从几缕头发开始又结束。国家灭亡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他们坚韧的魂魄还依恋着过去辽王的府邸。 可叹那赤嵌城啊,每一个夜晚都能听到荒鸡的鸣叫。可叹那竹沪溪,一年又一年都有杜鹃悲啼。 九十年来人们都同声哭泣怀念,在这隔绝的海岛上连祭祀的祠堂都没有,更无秋菊祭奠英灵。 埋葬忠魂的地方也只剩下少许的几抔土,而遗留下来的玉带还有一束美玉那般温润。 玉带啊玉带,当年的能工巧匠精心雕琢,雕刻出上百只小鹿的图案,哪里知道兴复大业最终失败,只能匆忙奔走。 幸运的是在最后的时刻仍保存了它如同璞玉般的品质,纯洁美好而奇特的姿态从陈旧的匣子中展现出来。 你难道没听说在七客寮中信国砚的故事吗?关于玉带生的赞歌到处流传。人们看重的不只是那物件,更是物件所关联的人物,如同那方石砚,传递出永恒的正气。 如今我为这条玉带创作这首歌曲,歌曲完成后亲手用大字书写下来。 要是谁来应和这首诗歌,希望是像谢皋羽那样的人,可不要烦劳赵孟頫那样的人来代写。
赏析
这首诗围绕一条玉带展开,富有深厚的历史情感与人文内涵。诗作开篇以明朝宗室的命运起笔,讲述朝代更迭、家国沧桑,“临濠龙种岐海死,以数茎发为终始”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明朝后裔的悲惨结局,奠定了全诗哀伤的基调。接着通过对赤嵌城荒鸡夜鸣、竹沪溪杜鹃啼血的描写,渲染出孤寂、悲凉的氛围。“九十年来同声哭,绝岛无祠荐秋菊”深刻地表达了对逝去先辈长久的哀思,以及海岛祭祀文化的缺失。
诗中对玉带的描写十分精妙,“玉带生歌酬唱遍。不惟其物惟其人,正气常留石一片” 点明诗歌主旨,人们传颂玉带,实则赞誉与玉带相关人物的高尚情操和浩然正气。诗人借玉带、信国砚等承载历史意义的物件,传达出对忠义精神的赞美与追求。同时,诗的结尾 “谁欤和歌谢皋羽,勿烦属笔赵孟頫” 巧妙借用历史人物,表达出诗人期待有志节之人应和诗歌的心愿,体现出诗人对高尚品格和忠贞气节的推崇,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也使整首诗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是一首将史实、情感与意志紧密融合的诗作 。
朱景英
朱景英的其他作品
- 《 瓶花 》 —— [ 清 ] 朱景英
- 《 正月十八日邀那西林兰泰余退如任伯卿李蘧庵本楠王亮斋王曲台执礼集澹怀轩即事 》 —— [ 清 ] 朱景英
- 《 赠具区李槎寄掞 》 —— [ 清 ] 朱景英
- 《 三月廿日邀同任伯卿施祓堂游曾氏园林归饮署斋即事 其五 》 —— [ 清 ] 朱景英
- 《 过伯卿率题小诗留斋壁 》 —— [ 清 ] 朱景英
- 《 十一月十九日同余退如大进韩璞园琮王亮斋右弼集饮任伯卿官斋 》 —— [ 清 ] 朱景英
- 《 伯卿官新成奉题,四章 》 —— [ 清 ] 朱景英
- 《 送史皋文丹书返里 》 —— [ 清 ] 朱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