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六书: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这里指对汉字规范和字形结构等知识。
- 俗笔:通俗流行的书写笔法,这里略带不正规之意 。
- 黄庭:即《黄庭经》,道教养生修仙专著,也是书法练习的经典范本 ,常被用于书法临摹。
- ****自分(fèn):自料,自认为。
- **良常铭:“良常”是地名,可能指茅山(古称良常之山)。 “铭”是一种文体,铸或刻在器物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 。这里“良常铭”可能是关于良常一地的碑铭之类 。
翻译
我对六书里汉字的声音和形体尚未深入研究,只是用日常通俗的笔法临摹《黄庭经》。我自己心里清楚,腹中没有多少学识、没有多少文字储备,又怎么敢记录关于良常的碑铭之类呢 。
赏析
这首诗展现出诗人汪琬谦逊的态度。开篇“六书未讲声与形,但将俗笔临黄庭”,诗人直言自己对文字学以及书法规范方面没有精湛造诣,只是普通地去临摹经典字帖,先抑笔,自陈不足。而后两句“自分胸中无一字,如何敢录良常铭”,更把这种谦逊发挥到极致,觉得自己没有足够学识去记录有关特定地方“良常”的碑铭,体现出诗人不贸然张扬、对知识和文字怀有敬畏之心。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汪琬谨慎、守礼、自思自省的文人品质,用词质朴却把内心的态度表达得真挚动人 。
汪琬的其他作品
- 《 和李退翁侍郎读水经注忆洞庭之作用原韵 》 —— [ 清 ] 汪琬
- 《 卧病山中蒙愚山先生见投茶笺佳咏王贻上梅耦长两君子皆已属和讽咏之馀足当七发未能趋候先寄三首 其一 》 —— [ 清 ] 汪琬
- 《 写家书讫遂批一诗于后 》 —— [ 清 ] 汪琬
- 《 闻荐举言志五首 其一 》 —— [ 清 ] 汪琬
- 《 泊皂湖口其地多警 》 —— [ 清 ] 汪琬
- 《 书怀二首 其二 》 —— [ 清 ] 汪琬
- 《 石公山杂咏七首 其七 石公庵 》 —— [ 清 ] 汪琬
- 《 藤树歌 》 —— [ 清 ] 汪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