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曲

青溪女儿爱罗裙,提筐陌上踏春云。 蚕饥日暮思归去,不敢回头看使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青溪:清澈的溪流,此处可能指地名。
  • 使君:汉代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此处或泛指官员。(使:shǐ)

翻译

清澈溪流边的女子喜爱穿着罗裙,提着筐子在田间小路上踏着春日的云彩般轻盈地行走。天色渐晚,蚕儿饥饿,女子想着该回去了,却不敢回头去看那官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采桑女子的形象和她的心理活动。诗的前两句通过“青溪女儿”“爱罗裙”“提筐陌上”“踏春云”等描写,展现了女子的青春美丽和充满活力的姿态,以及春天的美好氛围。后两句“蚕饥日暮思归去,不敢回头看使君”,则刻画了女子因为蚕儿饥饿急于归家,同时又对官员有所畏惧的心理,反映出她的谨慎和不安。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了采桑女的生活情景和内心世界,富有生活气息。

沈天孙

字七襄,宣城人,沈懋学之女。生于明神宗万历八年,卒于万历二十八年,年二十一岁。明慧善读书,能为诗。天孙年十七,归屠隆子金枢,与隆女瑶瑟友善。瑶瑟既嫁,时时归宁,相与唱和。天孙卒末几,瑶瑟亦卒。天孙著有《留香草》四卷,《明史艺文志》传于世。 ► 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