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叠韵答原博

坡书新价踊如山,珷石何堪报玉环。 榻遍吴笺犹送锦,搦残湘管半无斑。 文心捧处惭施女,笔阵围时困楚般。 石底老蟆如可学,爬沙双手不辞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叠韵:用同一个韵部的字按照原韵次序写三次,称为“三叠韵” 。
  • 原博:可能是人名,具体是谁需要结合更多背景资料确定。
  • 坡书:指苏东坡的书法作品。
  • 踊(yǒng):上涨,这里说苏东坡的书法价格疯涨像山那么高。
  • 珷(wǔ)石:似玉的石头,此处比喻自己所回复的作品质量不高。
  • 报玉环:回报像玉环一样珍贵、美好的东西,这里指酬答对方精彩的原作。
  • 榻(tà):通“搨(tà)”,指摹写。
  • 吴笺:吴地所产的一种纸张,以精美著称。
  • 搦(nuò):拿、持,此处指握笔。
  • 湘管 :毛笔的一种美称。因毛笔以湘竹为杆,故有此称 。
  • 文心:这里指巧妙的心思,写诗撰文的才能。
  • 施女:指西施,以美貌著称。这里自谦不如西施般有美好的“文学之姿”。
  • 笔阵:写字作文时如同布阵打仗,要有气势。
  • 楚般:即鲁班。姓公输,名般,春秋时期楚国人,古代著名工匠 ,此处借指擅长文学创作的高手 。
  • 老蟆(má):老蛤蟆。
  • 爬沙:模仿蛤蟆爬行的样子,形容笔法笨拙。

翻译

苏东坡的书法如今价格飞涨如同高山,我这似玉的石头哪能回报那珍贵的玉环。用吴地的精美纸张写了又写还觉得像送出普通锦缎,握坏了好多毛笔,笔管都快没了斑驳之样。我的文思在捧出作品时惭愧得比不上西施之美,在对方强大的文学功力面前就如同被困住的鲁班。若是石底的老蛤蟆写法值得学习,那我双手笨拙地模仿爬行般写下去也在所不辞。

赏析

这首诗是李东阳以三叠韵的方式回应原博之作。在首联中,诗人以“坡书新价踊如山”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艺术与价值的反差感,将对方作品比作珍贵无比的苏东坡书法,而自谦自己的回复如珷石般平凡。颔联通过“榻遍吴笺”“搦残湘管”等细节描写,生动描绘出自己用心创作时的艰辛与投入。颈联巧妙运用典故,以东施自比,以鲁班指代对方,凸显出自己在对方高超文学才能前的自惭形秽。尾联采用诙谐幽默的语调,愿学老蟆爬沙来调侃自己甘心努力学习创作,整首诗既充满了文人之间的谦逊和敬仰之情,又展现出李东阳在文学创作上的豁达态度与对提升自我文学技艺的追求。诗歌用典巧妙、语言生动,将真挚情感融入三叠韵这种精巧的诗歌形式之中。

李东阳

李东阳

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李东阳八岁时以神童入顺天府学,天顺六年中举,天顺八年举二甲进士第一,授庶吉士,官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右侍郎、侍读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官至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死后赠太师,谥文正。 ► 15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