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朕都:指朱元璋建立的明朝首都(南京)。
- 亡吴灭汉:指朱元璋推翻元朝和消灭割据势力的过程。
- 凤阁:古代朝廷中宰相办公的地方,象征着权力中心。
- 调金鼎:比喻治理国家或调和人事。
- 玉炉:道教修炼场所,此处暗指刘伯温隐居修行。
- 商四老:商朝的四位贤臣,这里借指刘伯温的智慧和才能。
- 管夷吾: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以才能低微而功勋卓著著称。
- 叱去:呵斥离开,此处指刘伯温辞官离去。
翻译
刘伯温啊,你的智谋和才能帮我建立了大明帝国,你推翻元朝、消灭割据的功绩无人能及。本该在朝廷中掌权调和天下,但你却选择退隐山林,如同炼仙的道士。你的智慧和贡献堪比古代的贤臣,尽管出身平凡,却有如管夷吾般的伟大功绩。如今,你已经离去,早晨还在青山间漫步,傍晚就泛舟湖上,不知去了哪里。
赏析
此诗是对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的赞美和怀念。朱元璋以皇帝的身份,高度评价了刘伯温在建国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和卓越才能,同时表达了对其隐退生活的理解和尊重。诗人通过对比刘伯温的不居高位与管夷吾的功绩,展现了其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最后两句描绘了刘伯温归隐山水的生活画面,既表达了对其自由生活的羡慕,也寓含了对其智慧和人格的深深敬仰。

朱元璋
即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濠州钟离人。初名重八、兴宗,字国瑞。幼年穷苦,十七岁入皇觉寺为僧,旋即出外化缘乞食。元顺帝至正十二年,投郭子兴部红巾军,自亲兵升九夫长,娶子兴养女马氏为妻,号“朱公子”,始改名取字。次年,擢为镇抚。十五年,子兴死,子郭天叙受宋龙凤政权任为都元帅,以元璋为左副元帅。同年,渡江攻集庆。天叙阵亡,元璋独任元帅府事。十六年,克集庆,改称应天府,遂称吴国公。此后,东与张士诚争江浙,西与陈友谅争长江中游地区。宋小明王龙凤九年(元至正二十三年),攻杀陈友谅。次年,称吴王。龙凤十二年,围张士诚于苏州。次年,始称吴元年,破苏州,俘杀张士诚;继之,出兵北伐。又次年,即皇帝位,国号明,年号洪武。同年,克大都,灭元。陆续攻克南北各地,屡次出塞攻击北元。洪武十三年,以“谋反”罪杀丞相胡惟庸,罢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在位时严惩贪污,以操之过急,不免冤滥。屡兴大狱,胡惟庸、蓝玉两案,前后株连死者数万人。开国功臣多非善终,文人学士以文字取杀身之祸者亦有多人。定八股取士之制。严禁百姓私往海外贸易,禁用白银交易。
► 1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