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苕(tiáo)溪:水名,有东西二源,在浙江北部,东苕溪出自天目山之南,西苕溪出自天目山之北,两溪合流后称苕溪。
- 天目:山名,在浙江临安境内。
- 寒渌:指清澈寒冷的水。渌(lù),清澈。
- 续续:连续不断的样子。
- 原田:平原和田野。
- 资:凭借,依靠。
- ****渗漉(lù):液体向下渗透。
- ****祗(zhī):同“只”。
- 舟航:船只。
- ****谩(màn):徒然,空自。
- 若个:哪个。
- **知津:本指知道渡口,这里可理解为识途,懂得事物的关键。
翻译
苕溪的水源发源于天目山,一条溪水向东流淌,水波荡漾,水色清寒。溪水两岸的山峦连绵不断,互相映照,原野和农田常常依靠溪水的渗透而受益。只看那后浪推着前浪不断向前,应当领悟到新人总是会替换旧人。来来往往的船只白白地穿梭如织,最终哪一个曾经真正懂得前行的方向啊。
赏析
这首诗开篇点明苕溪的源头及水流态势,描绘出苕溪清澈流动之景,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接着通过“岸山续续”“原田渗漉”进一步丰富了溪边的景致,展现出苕溪一带的山水相依、滋润田野的美好画卷。诗的三四句“祗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由眼前溪水流动的自然现象引发深刻的人生感慨,以生动形象且富有哲理的话语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蕴含着对人生变迁的思考 。最后两句“来往舟航谩如识,到头若个曾知津”,诗人从自然之景与人生哲理转向对世人的观照,那些在苕溪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和行人就像世间忙碌之人,看似知晓前行方向,实际上并没有真正领悟生命的真谛与方向。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描写,又有深刻的人生哲理揭示,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