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体五首 其五 效鲍参军

· 宋濂
少年趋京洛,京洛多繁华。 迅河日流驶,崇芒郁巍峨。 宛马游龙行,文轩流水过。 晨夕骋般乐,张筵陈绮罗。 观禊濯曾涧,行酒上阳坡。 宛转七盘舞,萦环北里歌。 中有岩栖士,如同颜阖家。 寻云因剪木,饮窦却搴萝。 时盼城阙中,流尘深如何。 自咤逸德殷,颇兴贤达嗟。 及时不行乐,长有好容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京洛:本指洛阳,因东周、东汉曾在这里建都,故称京洛,后泛指国都。
  • 迅河:急流的河。
  • 崇芒:高大的山峰。
  • 般乐:游乐,玩乐。
  • (xì):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
  • 岩栖士:指隐居在山中的人。
  • 颜阖家:不解其意,疑为“颜回”之误,颜回,字子渊,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 逸德:放纵的品行。

翻译

少年奔赴京城洛阳,京城洛阳非常繁华。急流的河每日奔流不停,高大的山峰郁郁葱葱十分巍峨。宛如骏马般游行,华美的车子像流水般驶过。从早到晚尽情游乐,铺设筵席陈列着绫罗绸缎。观看祭祀时在那曾经的山涧中洗濯,在上阳坡上饮酒行乐。优美地跳着七盘舞,歌声萦绕环绕在北里。其中有隐居在山中的人士,就像颜回。寻找云雾要依靠砍伐树木,在洞穴饮水却要攀摘藤萝。时常盼望城中,灰尘那么深该怎么办。自己惊叹放纵的品行很深厚,很是为贤达之人叹息。到了时候不及时行乐,长久下去哪还有好的容颜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京城洛阳的繁华热闹景象,如急流的河、巍峨的山峰、热闹的游乐场景等,与山中隐士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诗中既展现了都市的喧嚣繁华与人们的纵情享乐,又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思考。同时,也有对时光易逝、容颜易老的感慨,强调应及时行乐。整体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和情感表达。

宋濂

宋濂

宋濂,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汉族,祖籍金华潜溪,至宋濂时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亦称《宋文宪公全集》或《宋学士文集》)七十五卷。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