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居对雨怀惟孝 其二

瑶台双灵鸟,文采何葳蕤。 萧韶感清梦,飞下丹山陲。 鸣声殷笙磬,群喙徒哑咿。 鹓鸿苦相妒,况此鸦与䲭。 栖息每非所,羽毛日摧萎。 愿言共高举,结巢碧梧枝。 养此五采翎,远彼百鸟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瑶:yáo)
  • 葳蕤:形容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这里指华美、艳丽。(葳:wēi 蕤:ruí)
  • 萧韶:舜乐名,这里指美妙的音乐。
  • 丹山陲:丹山的旁边。(陲:chuí)
  • :形容声音盛大。
  • 笙磬:两种乐器,笙和磬。
  • :鸟兽的嘴。(喙:huì)
  • 哑咿:形容声音不清脆、不悦耳。
  • 鹓鸿:鹓雏和鸿雁,比喻贤才。
  • :古书上说的一种鸟,似鹰而稍小。(䲭:chī)

翻译

瑶台上有两只灵鸟,它们的文采是如此的华美艳丽。 美妙的音乐使我在清梦中有所感应,这两只灵鸟从丹山之旁飞下。 它们的鸣叫声像盛大的笙磬之音,而其他鸟的嘴只能发出不清脆的声音。 鹓雏和鸿雁苦苦地互相嫉妒,更何况是这些乌鸦与䲭鸟呢。 这两只灵鸟常常栖息在不合适的地方,它们的羽毛一天天变得枯萎。 希望能和它们一起高高飞起,在碧绿的梧桐树枝上筑巢。 养育好这五彩的翎毛,让远处的百鸟都感到羞愧。

赏析

这首诗以灵鸟为喻,通过描绘灵鸟的华美和其他鸟的不如,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中不如意的感慨。诗的开头描绘了瑶台上灵鸟的文采葳蕤,以及它们在美妙音乐的感召下飞下丹山,展现出一种神秘而美好的氛围。接着,通过灵鸟鸣声与其他鸟叫声的对比,突出了灵鸟的独特和优越。然而,灵鸟却栖息非所,羽毛摧萎,这暗示了美好事物在现实中可能遭遇的困境。最后,作者表达了希望与灵鸟共同高举,在碧梧枝上筑巢,养育五彩翎毛,远离百鸟的嗤笑,体现了对美好未来的期望和追求。整首诗意境优美,寓意深刻,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何乔新

明江西广昌人,字廷秀,号椒丘,何文渊子。景泰五年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为刑部郎中,捕治锦衣卫卒,拒都指挥袁彬请嘱,由是知名。成化间,以河南按察使助都御史原杰招抚南阳流民,亲入山谷劝说,附籍者甚众。历山西巡抚、刑部侍郎。孝宗嗣位,辅臣万安、刘吉忌其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既而入为刑部尚书,有所施为,辄遭刘吉阻格,又遭忌者中伤,遂致仕归。博学多闻,为诗多援据典故。有《元史臆见》、《周礼集注》、《勋贤琬琰录》、《椒丘文集》。 ► 3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