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广利伐宛图

· 宋濂
贰师城头沙浩浩,贰师城下多白草。 六千铁骑随将军,风劲马鸣高入云。 师行千里不畏苦,战士难教食黄土。 上书天子引兵还,使者持刀遮玉关。 乌孙轮台善窥伺,宛若不降轻汉使。 玺书昨夜下敦煌,太白高高正吐芒。 戍甲重徵十八万,居延少年最翘健。 杀气漫漫日月昏,边尘冉冉旌旗乱。 水工决水未绝流,旄竿已揭宛王头。 执驱校尉青狐裘,牝牡三千聚若丘。 惜哉五原白日晚,郅居水急游魂返。
拼音
宋濂

宋濂

宋濂,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汉族,祖籍金华潜溪,至宋濂时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亦称《宋文宪公全集》或《宋学士文集》)七十五卷。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