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欤诗

· 宋濂
猗欤君子,在括之阳。 餐然其章,有玉其相。 厥声孔扬,声之伊何。 如岩之峨峨,不刿不颇,屹立而弗阿。 塞庭远而,其势绵如。 酣如连如,贪噬我中区。 君子扬扬,为天子使。 诞敷皇灵,以詟其类。 彼何人斯,是絷是维,不虞其无知。 彼何人斯,是维是絷,不恤其无拂。 我金其躬,我赤其衷。 我节之崇,以迄于终。 皦尔之行,孰能尤之。 真尔之刚,孰能柔之。 游麟之冲冲兮。 鸣凤之嗈嗈兮。 我思君子,维邦之容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猗欤:叹词,表示赞美。
  • :指括苍山。
  • 餐然:鲜明的样子。
  • 孔扬:非常响亮。
  • (guì):刺伤。
  • :偏颇。
  • (ē):迎合。
  • 诞敷:广泛传播。
  • (zhé):使害怕、恐惧。

翻译

啊呀君子,在括山之阳。鲜明他的文采,有玉一般的仪表。他的声誉非常响亮,这声音是什么样呢。像那高峻的岩石,不伤人不偏颇,屹立着而不迎合。边塞遥远,那气势连绵不绝。密集相连,贪婪地侵吞我们中区。君子神采飞扬,作为天子的使者。广泛传播皇上的威灵,来使那些人惧怕。那是什么人呢,是被拘禁是被束缚,没想到他们没有知识。那是什么人呢,是被束缚是被拘禁,不顾及他们没有违逆。我磨炼自身,我赤诚内心。我崇尚气节,一直到最终。你鲜明美好的行为,谁能指责。你真正的刚强,谁能使你柔弱。游动的麒麟匆匆啊。鸣叫的凤凰嗈嗈啊。我思念君子,是国家的美好容貌啊。

赏析

这首诗对君子进行了赞美和歌颂。诗中描述君子在括山之阳,有着高尚的品德、卓越的仪表和响亮的声誉。强调了君子的刚正不阿、不为外界所动摇,以及他作为天子使者所承担的使命和责任。诗中用“游麟”和“鸣凤”来象征君子的美好和杰出。整体语言典雅,通过对君子形象和品德的刻画,表达了对君子的敬仰和思念之情,展现了一种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向往。

宋濂

宋濂

宋濂,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汉族,祖籍金华潜溪,至宋濂时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亦称《宋文宪公全集》或《宋学士文集》)七十五卷。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