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族孙垕会试

我家本是韩侯裔,散处江南知几世。 黎川之隩平西台,簪笏诗书世相继。 舸斋直阁典丝纶,先公持宪还秉钧。 孰云族远情寖薄,恩义不啻同产亲。 吾兄长史尤卓荦,辅导亲藩称謇谔。 西江庚午棘闱开,我与而翁共腾跃。 而翁蚤岁委秋霜,我今归田鬓已苍。 琼枝玉树喜见汝,森然秀出嗣书香。 今秋挟策赴乡试,笑谈折取蟾宫桂。 乡书传得到山中,老眼摩挲为惊视。 我家诸儿愚且蚩,有书不读惟遨嬉。 一经赖汝传旧德,顿令门户增光辉。 冻云酿雪北风厉,匹马凌兢随计吏。 莫嗟三陟犯隆寒,万里亨衢期奋翅。 龙门浪暖起春雷,还将三策献尧阶。 琼林宴罢归来晚,锦幖前导亦荣哉。 丈夫立志须远到,一第区区奚足道。 祖宗功德与文章,百世休光汝当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ào):河岸弯曲的地方。
  • 簪笏(zān hù):古代官员上朝时用来记事的笏板,代指官员。
  • (lún):指帝王的诏书。
  • 秉钧(bǐng jūn):指掌握政权。
  • (jìn):逐渐。
  • 棘闱(jí wéi):古代科举考试的试场。
  • 腾跃:这里指参加科举考试并期望取得好成绩。
  • 卓荦(zhuó luò):卓越,突出。
  • 謇谔(jiǎn è):正直敢言。
  • 狰兢:战战兢兢。
  • 计吏:古代州郡掌簿籍并负责上计的官员,这里指赴京参加会试的人。
  • 三陟(zhì):意为经历多次艰难跋涉。

翻译

我家原本是韩信的后裔,分散在江南不知已经多少代了。在黎川河岸弯曲的平西台,世代相继为官,诗书传家。舸斋直阁负责掌管帝王诏书,先公秉持国法还掌握政权。谁说家族分散久远感情就会逐渐淡薄呢,我们的恩义不亚于同胞兄弟。我的兄长政绩尤其卓越,辅助亲藩时以正直敢言著称。西江庚午年科举考试的试场开启,我和你的父亲一同参加考试期望取得好成绩。然而你的父亲早年就离世了,我如今归隐田园头发也已苍白。很高兴看到你如琼枝玉树般优秀,出众地继承了书香世家的风范。今年秋天你带着策略参加乡试,谈笑间夺取了乡试的桂榜。乡试中举的喜讯传到山中,我这双老眼仔细察看,为此感到惊讶和欣喜。我家的其他孩子愚昧且顽皮,有书不读只知道玩耍嬉戏。只有你依靠研读儒家经典传承了家族的传统美德,顿时让家族门楣增添了光辉。寒冬里冻云凝聚雪将下,北风猛烈,你独自一人战战兢兢地跟随赴京参加会试的人。不要感叹多次艰难跋涉冒着严寒,在万里前程的道路上期望你能展翅高飞。龙门那里的波浪在温暖的春天响起春雷,你还要将治国良策献给尧帝的朝堂。在琼林宴结束后归来已晚,但锦幖在前引导也是荣耀的啊。大丈夫立志必须高远,区区一个科举名次哪里值得说。祖宗的功德和文章,你应当继承并发扬,让百世之后都能闪耀光芒。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族孙参加会试时所写,表达了对族孙的殷切期望和祝福。诗中先叙述了家族的历史和传承,强调了家族的荣耀和恩义。然后提到族孙在乡试中的优异表现,以及自己对他的欣慰之情。接着鼓励族孙在会试中不要畏惧困难,要努力追求高远的目标。诗中还表达了对族孙能够继承祖宗功德和文章的期望,体现了作者对家族传承的重视。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有对家族的自豪和对族孙的关爱,也有对族孙未来的美好祝愿,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何乔新

明江西广昌人,字廷秀,号椒丘,何文渊子。景泰五年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为刑部郎中,捕治锦衣卫卒,拒都指挥袁彬请嘱,由是知名。成化间,以河南按察使助都御史原杰招抚南阳流民,亲入山谷劝说,附籍者甚众。历山西巡抚、刑部侍郎。孝宗嗣位,辅臣万安、刘吉忌其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既而入为刑部尚书,有所施为,辄遭刘吉阻格,又遭忌者中伤,遂致仕归。博学多闻,为诗多援据典故。有《元史臆见》、《周礼集注》、《勋贤琬琰录》、《椒丘文集》。 ► 3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