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师吴堂
注释
- 郯(tán)子:春秋时郯国的国君,据说孔子曾向他请教官职的名称。
- 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孔子曾向他学琴。
- 河汾:指隋末大儒王通,曾在河汾讲学。
- 西京投阁士:指扬雄,曾在王莽当政时因事被牵连,差点跳楼自杀。
- 蛮獠(liáo):旧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 宄(guǐ):坏人。
- 箠(chuí):鞭子,棍子。
翻译
先生您的品德堪比尧舜,就连老彭也曾经私下将自己与他们相比。郯子和师襄,孔子向他们下问,并不认为这是羞耻的事情。河汾的一位书生,自认为是圣人再次兴起。西京的投阁之士,怎敢与孟轲相提并论。古人取名注重廉洁,后人取名却很奢侈。谁能想到在当今的人当中,还能见到古代的君子。方君统领南越之地,千年来少有能与之相比的人。他闲居时以师吴为榜样,一个谦虚的品质就具备了四种美德。就像隐之经过石门,因为一杯水而获得名声。伯始事事都做得很好,但不仅仅是清正而已。在官府中,大家都佩服您的品德,您的廉洁和仁爱改变了贪婪和卑鄙的风气。民俗受到您的教化,变得淳厚,胜过了那些为非作歹的人。南方的少数民族畏惧您的威严,您用鞭子制服了千里之地。那些狡猾的人惧怕您的明智,都不敢违反法纪,束手就擒。三城的事情您处理得游刃有余,这一堂仍旧在原来的地址。您穿着裘衣,系着衣带,十分清闲,宾客和下属都很高兴。从前的开元宰相,他的功勋业绩照耀在青史之上。心中有着拯救国家的计策,曾经在这里尝试实施。我公具备成为朝廷重臣的才能,在地方上操劳也已经很久了。皇帝下达诏书让您回去,您将像广平侯一样高尚地隐退。
赏析
这首诗是对方君的赞美。诗中通过列举古代的圣贤和对比古今之人的品德,突出了方君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作者用了很多历史典故来衬托方君的形象,如孔子向郯子、师襄下问,王通在河汾讲学等,表明方君具有谦虚好学、品德高尚的品质。诗中还描述了方君在治理南越时的成就,如改变当地的风气、制服少数民族、处理政务得心应手等,展现了他的卓越才能和治理成效。整首诗语言优美,用典恰当,充分表达了对方君的敬仰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