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国师真赞
宝月清凉,寂照法界。
以沙门相,藏世间解。
谷响入耳,性不可为。
青莲出水,深不可窥。
万象纷披,花开古锦。
启迫群氓,与甘露饮。
哲人去矣,资何所参。
即事之理,塔锁终南。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宝月:明亮如月,常用来形容高洁纯净的境界或形象,这里用来比喻清凉国师品德如月般高洁。
- 寂照:佛教语,指心体寂静,烛照万境 。
- 法界:佛教用语,通常指整个宇宙现象界, 即包含一切事物的真实存在。
- 沙门:出家修行的人,在佛教中指出家的僧人。
- 世间解:指对世间万物有着深刻理解,这里说清凉国师以沙门的形象隐藏了他对世间深刻的智慧。
- 谷响:山谷的回声,常比喻虚妄不实。这里“谷响入耳,性不可为”意为人听到世间虚妄之音,但内心之性不为所动。
- 青莲:莲花的一种,色淡青,在佛教中象征纯洁、高尚等。
- 万象纷披:世间各种景象纷繁呈现。
- 古锦:有古老色泽和纹理的锦缎,比喻美好的事物。
- 群氓:指众多的百姓 。
- 甘露饮:甘露在佛教中象征着佛法的滋润和益处,“与甘露饮”意为给予众生佛法的滋润 。
- 哲人:这里指清凉国师。
- 资何所参:凭借什么来参透佛法。
- 即事之理:从事物本身探寻其中的道理。
- 塔锁终南:清凉国师的灵塔建在终南山,似锁住了智慧真理于终南山之中 。
翻译
如明亮清凉的明月,寂静地映照整个宇宙万物。以出家僧人的形象,隐藏着对世间万物深刻透彻的理解。山谷的回响传入耳中,但其内心真性不会为之所动。就像纯洁的青莲从水中长出,其内心深度让人难以窥视。世间万物景象纷繁呈现,如那古老而美丽的锦缎绽放花样。开启和引导众多百姓,给他们如佛法甘露般的精神滋养。但如今这位贤明智慧的人已经离去,我们又凭借什么去参透佛法呢?从日常事物中去探寻真理吧,他的灵塔屹立在终南山,锁住了无尽的智慧。
赏析
这首诗是黄庭坚对清凉国师的赞颂之作。诗的开篇以“宝月清凉,寂照法界”描绘出清凉国师高洁、纯净且能洞察世间万物的形象,奠定了整首诗敬仰的基调。“以沙门相,藏世间解”写出国师看似平凡沙门之身却蕴含非凡智慧。中间部分通过“谷响入耳,性不可为。青莲出水,深不可窥”生动地刻画出国师不为尘世虚妄所扰,内心纯净不可测的品质。“万象纷披,花开古锦。启迫群氓,与甘露饮”则描述了国师面对世间百态,心怀慈悲,以佛法启迪众人的行为。最后“哲人去矣,资何所参。即事之理,塔锁终南”表达了对国师离去的怅惘,以及暗示众人从日常事物中去领悟国师所蕴含的道理,灵塔锁于终南山象征着对智慧永远的承载与守护 。整首诗构思精妙,多处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高度赞颂了清凉国师的高尚品德和渊博智慧,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师深深的尊崇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