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淮

长淮千里何溯洄,远自桐柏之山来。 洪纤巨细络诸水,汇此四渎通八垓。 东南巨浸古所说,原野气尽岩峦回。 傍淮田下赋亦下,生计恃水无余财。 长年挐舟送行客,楚女击楫中流哀。 云浮三时蚌开合,水结五色龙胚胎。 阳嘘阴吸有至理,水上白昼层宫开。 要令幽险各有所,造物大矣何容猜。 全淮得失系吴楚,宵济万马曾衔枚。 王公设险古不废,硖石置守高崔嵬。 牛羊在野牧马散,淮水萧瑟山童峐。 下流河势苦相夺,二水若合坤舆颓。 支祈力屈匪至此,河伯好事同台骀。 至人视世本一辙,险绝不异坳堂杯。 朝帆开寒雨迷浦,莫雁戛水阴成堆。 好风明日送舟疾,可至禹庙倾尊罍。
拼音
洪亮吉

洪亮吉

清江苏阳湖人,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自号更生居士,居家十年而卒。少时诗与黄景仁齐名,交谊亦笃,时号洪黄。景仁家贫,客死汾州,亮吉亲赴山西,为经纪丧事。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而论人口增加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有《春秋左传诂》、《卷施阁集》、《更生斋集》等。 ► 2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