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 问莲根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所属合集

译文

敢问莲根,有多少藕丝?莲心知道它为什么味道清苦?两朵荷花含情相亲相爱,那是旧时的年轻男女。苍天已允许了他们的感情,然而为什么还不能让他们白头偕老共赴驾鸯栖息处?夕阳对此也无言。就算是谢灵运的伤感词句,或是娥皇、女英这样湘妃投江自殉,都赶不上这青年男女殉情给人们带来的哀伤。 深闺中的好梦中有青年男女二人死后魂魄化为有灵气的荷花。叹惜这样的爱情却在俯仰之间,成为陈迹。但他们爱情的坚贞,海枯石烂金不损,他们对世道的怨恨;就连黄土掩身也不灭其迹。这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经历时间的蹉跎,无缘无故被顽固西风(指顽固守旧的封建势力)所误。固而乘舟少住,担心带着酒水再次回来凭吊时,荷花花瓣已大半飘落,残花狼藉地飘临于风雨中。

注释

蕖(qú):荷花的别名。 偓(wò):人名。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句:以莲(恰)起兴,用藉丝相连象征他们缠绵的爱情,莲心苦涩代表他们爱情的不幸。 脉脉(mò mò):含俏的样子,古诗“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此句以并蒂花的相向来比喻他们二人的相亲相爱。 鸳鸯浦:据《一统志》载:湖南慈利县北有鸳鸯浦,这里是俗指驾鸯栖息处。 谢客烟中:谢客,谢灵运小字客儿,时称谢客,其《伤已赋》有“播芬烟而不薰,烛明镜而不明”之句,表现一种感伤的情绪。 湘妃江:即湘江。据《述异记》载:湘水去岸三十里许,有相思宫,望帝台,昔舜南巡而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舜之二纪娥皇女英,迫之不及,相与场哭。后沉湘水而死。由此后人称湘水为湖妃江。以上两句通过谢灵运诗之哀愁和湘妃之怨。表现了作者对他们不幸爱情的深切哀悼。 香奁(lián)梦:借用韩惶诗意,谓深闺中的好梦。灵芝,植物名,《尔雅》载:“芝,瑞草,一岁三华.气味芬芳”。这里用灵芝瑞露借指青年男女二人死后魂魄化为有灵气的荷花。 相思树:《搜神记》载:“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自杀,宴投台而死,里人埋之,家相望也。宿昔,有大梓木生于二家之端,有鸳鸯各一.恒栖树上.交头悲呜.音声感人。宋人衷之,遂号其木为‘相思树’”。 红衣:这里借指荷花。赵嘏(gǔ)《长安秋望》:“红衣范尽渚莲愁。” 狼藉,散乱不整貌。物之纵横散乱谓之狼藉,这里指莲花散落满地。

《摸鱼儿·问莲根》,又作《摸鱼儿·迈陂塘》,亦作《摸鱼儿·有丝多少》。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人为泰和年间并蒂莲的故事所感动,才挥笔写下了《摸鱼儿·问莲根》,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

评析

全词写爱情悲剧,直言其人其事,在词的开端作者就抒发了无限的感慨。 上阕写莲花并蒂的奇观,由此揭开故事的源头。以莲丝缕缕象征这对恋人的缠绵无尽的情思、以莲心若汉表现他们的悲惨遭遇。“问莲根”三句,起首一个“问”字引起人们的注意。“丝”谐“思”,意为为情而殉身的青年男女,沉于荷塘,仍藕接丝连,爱情之思永存。“莲心”实指人心,相爱却只能同死,其冤其恨,可想而知。这样的起句,表现作者闻听此事后,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情绪激动,要寻问,要责问,要斥问,为什么竟发生如此之事?所感之深,所触之大一语可见。 “双花脉脉娇相向”,刻画出这对殉悄格魂的深沉爱恋尽在凝眸不语、含情睬视之中。“双花”等两句形象表明这对痴情男女至死不渝的爱情。紧跟上就愤愤地遏间一句:既然坚贞不渝的爱情可以感动上天(死后化生出满他的并蒂挤花说明了这一点),那为什么就不能在人世上白头僧老,非要在付出生命的代价之后才能获得相爱的自由呢’“夕阳无语”。作答的只是斜阳一抹,死一般的静默。看来,即使是人神相恋而不得通其情的江水,迫寻舜帝英灵而失声长泣的湘水女神,比起这一对殉情的痴儿女,都算不上怎样的断肠了。好在这种坚贞之情当会像灵芝玉露一般,俯仰千古、永世长新。纵使海枯石烂,情缘也在,黄土又岂能埋没得了这巨恨幽怀。 下阕更是大赞这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精神。“香奁梦”两句引用小序中韩偓《香奁集》自序语,用灵芝、瑞露这样的仙物来映衬他们爱情的纯洁神圣。 “人间”后三句,叹惜这样的爱情却在俯仰之间,成为陈迹。但接下来的“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却盛赞他们爱情的坚贞,任凭海枯石烂金不损,他们对世道的怨恨;就连黄土掩身也不灭其迹。自然界毕竟布满了风霜雨雪,当西风掠地,大野寒凝,连高大的相思树都要落叶飘零,更不要说这弱质纤柔的荷花了。虽然这对青年男女的爱情被顽固西风(指顽固守旧的封建势力)所误,但他们的爱情却长存人间。因而又有下句“兰舟少住”等四句。依者心绪难宁,固而乘舟少住,凭吊这对青年男女用生命结成的并蒂莲花。作者知道,顽固的旧势力不会善罢甘休,若不及时凭吊,恐怕以后再来,就会“红衣半落”,甚至于“狼藉卧风雨”了。同情之深,珍爱之切,掬之可出。结尾一句,以词人的料想推断更揭示出世道的黑暗,使全词更添悲剧色彩。因此,还是暂驻兰舟,多多看上几眼这并蒂莲吧,只怕下次载酒重来,已经是残红委地,风雨凄凄了。 此词最突出的就是以情见长,情之真,意之切,纯情流露。全词句句有情,充满对青年男女爱情不幸的同情,充满对顽固守旧势力的愤怒,使词充满各种感情。此词运用的手法富杂多变,或议论,或抒情,或写景,或叙事,相互交杂,而却皆有归所,更增添作者所抒发的爱情故事的悲剧色彩。
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1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