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实里

楚北童谣已兆祥,果然所应在昭王。 若非精鉴逢尼父,安得佳名纪此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萍实(píng shí):这里指楚昭王得到的吉祥之物,一种传说中的果实。
  • 尼父:指孔子,字仲尼,“父”同“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翻译

楚国北部的童谣已经预示了吉祥之兆,果然应验在了楚昭王身上。如果不是精准的鉴别遇到了孔子,怎能让这个地方拥有美好的名声被记载下来呢。

赏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与楚昭王和吉祥之物萍实相关的故事。诗的前两句描述了童谣预示吉祥并在楚昭王身上得到应验,后两句则强调了孔子的精准鉴别使得这个地方留下了美名。整首诗简洁明快,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叙述,传达出对吉祥、智慧和名声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和对古人智慧的敬仰。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