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命弟观音赞
普陀岩大圣,应身三十二。
慈悲视众生,八万四千眼。
救一切苦难,八万四千声。
依归观世音,是先得道者。
南无黄居士,具足神通力。
亦具智方便,何不自观音。
瞿唐风浪中,归命施无畏。
一人自归依,诸人皆解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普陀岩:山名,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 应身:佛教语,指佛、菩萨为度化众生,随宜显现各种形象不同的化身。
- 慈悲:谓给人快乐,将人从苦难中拔救出来。
- 南无:(梵语नमो),又作南牟、那谟、南谟、那摩、曩莫、纳莫等,佛教术语,意为礼敬、皈依。
- 瞿唐:亦作“瞿塘”,峡名,为长江三峡之首。
翻译
普陀岩的大圣,有着三十二种应身。以慈悲之心看待众生,有着八万四千只眼睛。拯救一切苦难,发出八万四千种声音。依靠归依观世音,是很早之前就得道的。皈依佛啊黄居士,具备神通之力。也具备智慧和方便之法,为何不像观世音那样。在瞿塘峡的风浪之中,归命于施予无畏。一个人自己归依,众人都能够得到解脱。
赏析
这首诗是黄庭坚对观音的赞颂。诗中强调了观音的伟大,其有多种应身、慈悲心怀、遍观世间、救苦救难的能力和形象。同时提到黄居士,也具备特殊的力量。最后阐述了归依观音能带来解脱的意义,尤其在艰险如瞿塘风浪的环境中更显重要。整体表达了对观音的敬仰和信仰之情,以及对其力量能给予人们庇护的深信不疑。语言简洁,在描述观音的形象和力量时生动而富有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