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命弟观音赞

普陀岩大圣,应身三十二。 慈悲视众生,八万四千眼。 救一切苦难,八万四千声。 依归观世音,是先得道者。 南无黄居士,具足神通力。 亦具智方便,何不自观音。 瞿唐风浪中,归命施无畏。 一人自归依,诸人皆解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普陀岩:山名,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 应身:佛教语,指佛、菩萨为度化众生,随宜显现各种形象不同的化身。
  • 慈悲:谓给人快乐,将人从苦难中拔救出来。
  • 南无:(梵语नमो),又作南牟、那谟、南谟、那摩、曩莫、纳莫等,佛教术语,意为礼敬、皈依。
  • 瞿唐:亦作“瞿塘”,峡名,为长江三峡之首。

翻译

普陀岩的大圣,有着三十二种应身。以慈悲之心看待众生,有着八万四千只眼睛。拯救一切苦难,发出八万四千种声音。依靠归依观世音,是很早之前就得道的。皈依佛啊黄居士,具备神通之力。也具备智慧和方便之法,为何不像观世音那样。在瞿塘峡的风浪之中,归命于施予无畏。一个人自己归依,众人都能够得到解脱。

赏析

这首诗是黄庭坚对观音的赞颂。诗中强调了观音的伟大,其有多种应身、慈悲心怀、遍观世间、救苦救难的能力和形象。同时提到黄居士,也具备特殊的力量。最后阐述了归依观音能带来解脱的意义,尤其在艰险如瞿塘风浪的环境中更显重要。整体表达了对观音的敬仰和信仰之情,以及对其力量能给予人们庇护的深信不疑。语言简洁,在描述观音的形象和力量时生动而富有意境。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