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还至杜生村阻雪王孟衍见示所和坡公盐字韵诗次韵八首 其一

车中集霰尚廉纤,茅店俄惊朔气严。 似兆丰年将比玉,如忧旅食故堆盐。 林丘掩冉通孤寺,灯火青荧隔小檐。 却忆君家三泖上,竹巾芒屦看峰尖。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 **廉纤:细微,多形容小雨。
  • **:一会儿。
  • **朔气:北方的寒气。
  • **:预兆。
  • **掩冉:亦作“掩苒”,形容草木枝叶随风摇动貌,这里形容林丘在雪幕之中若隐若现的样子 。
  • **青荧:光线微弱,这里指灯火微弱。
  • **三泖:湖名,在今上海市松江、青浦、金山一带。
  • **竹巾:竹笠, 一种竹制的帽子。
  • ****芒屦(jù)**:用芒草编织的鞋子。

翻译

坐在车中,看到聚集起来的霰雪还十分细微,转眼间到了茅店,却突然被北方凛冽的寒气所惊到。这纷纷扬扬的雪像是预兆着丰年而堪比美玉,却又像是担忧旅人在外饮食艰难,故意堆积得如同盐粒一般。树林山丘在雪幕中若隐若现,与那座孤寺相通相连;透过小小的屋檐,能看到那闪烁的微弱灯火。此时不禁回忆起在你家所在的三泖一带,头戴竹笠、脚穿芒鞋去欣赏山峰尖顶美景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南还途中遇雪的情景。开篇通过“集霰尚廉纤”与“朔气严”的对比,生动展现了旅途天气的变化,从雪刚开始的细微,到寒气突然袭来的急剧转变。“似兆丰年将比玉,如忧旅食故堆盐”一句,巧妙地将雪比作美玉象征丰年,又想象雪堆积如盐像是在担忧旅人的艰难,寄情于雪,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颔联描绘的林丘与孤寺在雪中若隐若现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清幽孤寂的氛围;尾联“却忆君家三泖上,竹巾芒屦看峰尖”则从眼前的雪景联想到与友人在三泖一带游玩赏景的惬意时光,将往昔的轻松愉快与当下旅途的艰难形成对比,更凸显出此刻诗人在旅途中复杂的心境,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漂泊他乡的淡淡愁绪。整首诗情景交融,诗句凝练且富有画面感 。

黄淳耀

黄淳耀

明末进士、抗清英雄。初名金耀,字蕴生,号陶庵,又号水镜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嘉定(今属上海)人,为复社成员。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成进士,归益研经籍。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嘉定人抗清起义,淳耀与侯峒曾被推为首领。城破后,与弟黄渊耀自缢于僧舍。门人私谥贞文。能诗文,有《陶庵集》、《山左笔谈》等。 ► 4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