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严式如游武昌

楚中风物待清诗,君去樊山问酒旗。 天外振衣黄鹤远,水心题画白鸥迟。 祢衡词赋留残照,陶侃功名入断碑。 吟向郡西休感慨,柳条不似折来时。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楚中:指湖北地区,古时属楚国地域。
  • 樊山:在湖北鄂州市西,为当地名胜。
  • 振衣:抖动衣服,常表示一种洒脱、豪迈的姿态。
  • 黄鹤:指黄鹤楼,传说仙人乘黄鹤来此,故名,是武昌著名景点。
  • 水心:水面中央。
  • 祢衡:东汉末年文学家,以辞赋著称,曾在武昌活动,后被杀害 。
  • 陶侃:东晋时期名将,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曾在武昌任职。
  • 郡西:指武昌城西 。

翻译

湖北的美好风光正等待着美妙的诗篇来描绘,你前往樊山去探寻那飘扬的酒旗。站在天边摇荡衣袖,遥看飞远的黄鹤,在水面中央题画,连那白鸥也好像逗留迟迟。祢衡留下的词赋在残阳余晖中似乎还散发着光芒,陶侃那显赫的功名被篆刻在断裂的石碑里。你在武昌城西吟诗的时候,就别再过分感慨啦,如今的柳条已不像当初我们折下送别时的模样。

赏析

这首诗是黄淳耀送别友人严式如前往武昌时所作。首联点明友人将去楚地,那里的风光有待友人的“清诗”去记录,“问酒旗”为后文描绘武昌的游历增添生活气息,充满期待之意。颔联通过想象奇特的画面,“天外振衣”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豪迈旷达的氛围,“水心题画”则展现出静谧悠然的意境,一动一静,既写出武昌的壮丽景观,又寄托着对友人此番游历的美好遐想。颈联提及祢衡和陶侃,祢衡词赋与陶侃功名历经岁月变迁,前者留下文学财富却命运坎坷,后者功名显赫却也只存于残碑断碣,暗示着历经沧桑,人事无常。尾联劝友人在武昌城西吟诗时莫要过度感慨,以“柳条不似折来时”呼应送别的主题,看似平淡却意味深长,既有对过去送别的回忆,又暗示时光流逝,与前文中古今变迁之感相互映衬,传达出送别时淡淡的忧伤和对人生变化的感叹,整首诗既饱含对友人的牵挂祝福,又蕴含深邃的历史和人生的思考,情景交融,意韵悠长 。

黄淳耀

黄淳耀

明末进士、抗清英雄。初名金耀,字蕴生,号陶庵,又号水镜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嘉定(今属上海)人,为复社成员。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成进士,归益研经籍。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嘉定人抗清起义,淳耀与侯峒曾被推为首领。城破后,与弟黄渊耀自缢于僧舍。门人私谥贞文。能诗文,有《陶庵集》、《山左笔谈》等。 ► 4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