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东坡岐亭诗五首 其二

昔有愚小儿,垂死思肉汁。 世人与彼同,谈食口常湿。 大罚方后随,无肴汝犹得。 胡然一晌甘,易此八难急。 列栅囚鸡豚,排签戮鹅鸭。 驱驱黑业中,何由发其羃。 我喜周生厨,堆盘葵蓼赤。 我念隋帝庖,剖蛤毫光白。 为生虽有累,如僧但加帻。 为帝苟推心,何异下车泣。 所嗟愿力微,不救世界缺。 鸾刀启烝尝,折俎供宾客。 大哉食时观,观彼诸苦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黄淳耀:明代诗人。
  • 愚小儿:愚蠢的小孩子 。
  • 大罚:重罚 。
  • 胡然:为什么。
  • 一晌(shǎng):片刻,一会儿。
  • 八难:佛教语,指阻碍见佛闻法的八种障难 。这里指诸多艰难困苦。
  • 列栅(zhà):排列栅栏。
  • :囚禁。
  • 鸡豚(tún):鸡和猪。豚,小猪。
  • 排签:排成一排的竹签,这里指用签子宰杀。
  • 驱驱:形容内心不安,奔走忙碌。
  • 黑业:佛教语,即恶业。
  • 羃(mì):原指遮盖东西的巾。这里“发其羃”可理解为开启智慧,看清真相。
  • 葵蓼(liǎo):葵菜和蓼草,这里泛指蔬菜。
  • 隋帝庖(páo):隋炀帝的厨房。庖,厨房。
  • 剖蛤(gé):剖开蛤蜊。
  • 毫光:毫毛般的光芒。
  • 有累:有所拖累。
  • 帻(zé):头巾。“加帻”意思是在原本近乎超脱如僧的状态上加了一些世俗的东西(指生活中一些小的拖累)。
  • 推心:以真心相待,用真心交友。
  • 下车泣:原指禹出巡时因见到罪囚而悲伤哭泣,表示对百姓有怜悯之心。
  • 愿力:佛教语,誓愿的力量,这里指作者想要改变现状的心愿和能力。
  • 鸾(luán)刀:一种带铃的刀,古代祭祀时用以割牲。
  • 烝(zhēng)尝:本指秋冬二祭,后泛指祭祀。
  • 折俎(zǔ):把牲体解节,折而盛之于俎上,古人宴会和祭祀常用。
  • 食时观:在进食之时的思考或感悟。
  • 苦集:佛教语,苦指苦难,集指集聚原因,解释世间万物苦难集聚的道理。

翻译

从前有个愚蠢的小孩子,快要死了还想着肉汁。世上的人和他一样,一谈到美食就流口水。严重的惩罚必将随后到来,就算没有佳肴你也能生存。为什么贪图片刻的口腹之甘美,却轻易地换来诸多艰难困苦。将鸡猪囚禁在栅栏里,用签子宰杀鹅鸭。在罪恶的行为中忙碌奔走,怎么才能开启智慧看清真相。我喜欢周生家厨房的菜,盘里堆满了红色的葵菜和蓼草。我又想起隋炀帝厨房里,剖开蛤蜊发出的白色毫光。作为普通人生活虽有拖累,但就像和尚只加了头巾一样只是些小阻碍。作为帝王要是能真心为百姓,那就像古时帝王下车见到罪囚而哭泣一样心怀怜悯。可惜我的心愿和力量微弱,无法弥补这世界的缺陷。那装饰着鸾铃的刀开启祭祀之礼,切割的牲肉用来招待宾客。真是伟大的进食之时的思考啊,从中能看到世间种种苦难的集聚。

赏析

这首诗以通俗却深刻的方式探讨了饮食与人生、善恶的关系。开篇用“愚小儿垂死思肉汁”和“世人谈食口常湿”的形象描写,讽刺了世人对口腹之欲的过度追求。接着作者指出这种贪图一时美味可能招来“大罚”,追求“一晌甘”会换来“八难急”,揭示了追逐物欲的后果。诗中描写“列栅囚鸡豚,排签戮鹅鸭”的残忍场景,对比“我喜周生厨,堆盘葵蓼赤”,表达了对清淡朴素生活的赞赏 ,唾弃奢华血腥的饮食方式。又以“隋帝庖”为例,借古讽今。作者由饮食联想到个人的生存状态,感叹“为生虽有累,如僧但加帻”,也反思帝王若能“推心”,当有百姓之爱。最后“大哉食时观,观彼诸苦集”,将一顿饮食上升到对世间苦难集聚的深刻思考,深化主题,整首诗语言质朴,内涵丰富,有着劝诫世人、反思现实的意味 。

黄淳耀

黄淳耀

明末进士、抗清英雄。初名金耀,字蕴生,号陶庵,又号水镜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嘉定(今属上海)人,为复社成员。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成进士,归益研经籍。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嘉定人抗清起义,淳耀与侯峒曾被推为首领。城破后,与弟黄渊耀自缢于僧舍。门人私谥贞文。能诗文,有《陶庵集》、《山左笔谈》等。 ► 4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