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四十景诗 其五 天然图画

· 弘历
我闻大块有文章,岂必天然无图画。 茅茨休矣古淳风,于乐灵沼葩经载。 松栋连云俯碧澜,下有修篁戛幽籁。 双桐荟蔚矗烟梢,朝阳疑有灵禽哕。 优游竹素夙有年,峻宇雕墙古所戒。 讵无乐地资胜赏,湖山矧可供清快。 岿然西峰列屏障,眺吟底用劳行迈。 时掇芝兰念秀英,或抚松筠怀耿介。 和风万物与同春,甘雨三农共望岁。 周阿苔篆绿蒙茸,压架花姿红琐碎。 徵歌命舞非吾事,案头书史闲披对。 以永朝夕怡心神,忘筌是处羲皇界。 试问支公买山价,可曾悟得须弥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块:大自然。
  • 文章:错杂的色彩或花纹,这里指大自然呈现出的美好景象。
  • 茅茨(máo cí):茅屋。
  • 淳风:淳厚朴实的风俗。
  • 灵沼:周文王时池沼名,后泛指池沼。
  • 葩经:《诗经》的代称。
  • (huáng):竹林,泛指竹子。
  • (jiá):敲击,这里指风吹竹子发出的声音。
  • (lài):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亦泛指一般的声响。
  • 荟蔚(huì wèi):草木茂盛的样子。
  • (huì):鸟鸣声。
  • 竹素:指书籍。
  • (shěn):况且,何况。
  • 岿然(kuī rán):高大独立的样子。
  • 周阿:四周的檐廊。
  • 苔篆:指苔痕形似篆书。
  • 蒙茸:葱郁的样子。
  • 琐碎:细小而繁多。
  • 徵歌命舞:指宴饮游乐。
  • (quán):捕鱼的竹器,这里指束缚。

翻译

我听说大自然蕴含着美好景象,难道这里必然没有如天然画卷般的美景吗? 那茅屋虽然体现着古代的淳朴风俗,但人们在那如灵沼般的地方游乐,这在《诗经》中也有记载。 松树的栋梁连接着云朵,俯瞰着碧绿的波澜,下面有修长的竹子,风吹过时发出清幽的声响。 两棵梧桐树茂盛地矗立在烟雾缭绕的树梢,朝阳升起时,仿佛有灵禽在鸣叫。 我沉浸在书籍之中已经有好些年了,高大的屋宇和雕饰的墙壁是古人所告诫要避免的。 难道没有快乐的地方来供人欣赏美景吗?这湖光山色何况能让人感到清新愉快。 高大独立的西峰排列如屏障,在这里眺望吟唱,不用辛苦地远行。 时常采摘芝兰来感念它们的秀美,或者抚摸松竹来怀念它们的耿直。 和风让万物如同春天一般生机勃勃,甘雨让农民们共同盼望丰收的年岁。 四周的檐廊上苔藓的痕迹如篆书般,葱郁而茂密,架子上的花姿态优美,红色的花朵细小繁多。 宴饮游乐不是我的事情,我更愿意在案头翻阅书籍。 以此来永远在早晚间愉悦心神,忘却束缚,这里仿佛是羲皇的世界。 试问支公买山的价格,是否曾领悟到须弥山和芥子的关系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圆明园天然图画这一景的美妙之处。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建筑风格以及个人情趣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宁静、优美、富有文化内涵的画面。

诗中首先表达了大自然本身就蕴含着无尽的美好,而圆明园的天然图画更是如诗如画。接着提到了古代的淳朴风俗以及《诗经》中的记载,为景色增添了文化底蕴。对松栋、修篁、双桐等自然景物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同时,诗人表达了对书籍的热爱和对奢华建筑的看法,强调了内心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欣赏。诗中还描绘了和风、甘雨带来的生机和希望,以及四周的苔藓、花朵等细节,使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多彩。最后,诗人通过表达在案头读书的愉悦,以及对忘却束缚、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升华了诗的主题。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诗人对圆明园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弘历

即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皇帝。世宗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即位后驱逐在内廷行走之僧道;释放被幽禁之允(胤)禵等,恢复允(胤)禵等宗室身份;又将宗室诸王所属旗人,均改为“公中佐领”,即归皇帝掌握。对汉族知识分子,采用笼络与惩罚并行手段,既于乾隆元年开博学鸿词科,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又大兴文字狱,前后大案不下数十起,并借修书之便,销毁或窜改大量书籍。对西北方面,平定准噶尔部,消灭大小和卓木势力,解决康、雍以来遗留问题。在位时六次南巡,多次进行镇压土司叛乱、农民起事战争,耗费大量钱财。晚年任用和珅,吏治腐败;陶醉于“十全武功”,自称十全老人,对敢于指斥时弊之官吏,常严加斥责。同时,对各省亏空严重、督抚多不洁身自爱之状,知之甚详。五十八年,接见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拒绝英国所提出之侵略性要求,然并未引起任何警惕之心。六十年,宣布明年禅位皇十五子颙琰。次年正月,举行授受大典,自称太上皇帝,仍掌实权。在位六十年。谥纯皇帝。 ► 163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