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夜对月

闲居爱明月,良节复与俱。 金魄丽秋闉,皓彩扬云衢。 澄空敛霜烟,清飙荡中区。 徘徊广庭内,改席临方除。 顾景怵衷虑,兴心念居诸。 天道递消长,戒之在须臾。 怀谦可久安,盛满岂恒居。 孰云质靡盈,所贵光不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魄:指月亮。魄,pò。
  • 秋闉(yīn):秋城。
  • 云衢(qú):云中的道路。
  • 居诸:指日月、时光。

翻译

悠闲生活喜爱明月,美好的节日又与之相伴。月亮的光辉照亮了秋天的城邑,洁白的光彩在云间道路上扬起。澄澈的天空收敛着霜雾,清新的微风在中区吹拂。我在宽广的庭院里徘徊,更换坐席来到正对着台阶的地方。看着景色心生忧虑,心中兴起对时光的念想。天道有增减变化,要时刻警惕。秉持谦逊可以长久安宁,装满了岂能长久居于其位。谁说本质不会满盈,所珍贵的是光芒始终不变。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明月及周围的景色,如“金魄丽秋闉,皓彩扬云衢”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诗人在欣赏景色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时光、天道等的思考。他意识到事物都有消长变化的规律,提醒自己需时刻保持警觉,而且强调了谦逊的重要性以及保持本质和光芒不变的可贵。整首诗意境深远,在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阳人,字仲默,号大复。八岁能作文,十五中举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刘瑾用事,谢病归。瑾败,以荐除中书。时武宗多以佞幸为义子。景明疏言“义子不当蓄,宦官不当宠”。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以病投劾归,抵家而卒。与李梦阳齐名,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时人言天下诗文必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七才子,即所谓“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后,论诗每相牴牾。申何者谓何诗俊逸,李诗粗豪,盖风格实有区别。有《大复集》、《雍大记》、《四箴杂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