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赠毛秀才青垣(己巳)

· 陈沆
自吾走南国,于水见洞庭,于山七十二峰见岳衡。 所思更在山水外,欲得瑰奇礧砢之士与之共平生。 少年结交徒意气,酒散不知谁姓名。 毛生褐衣海上至,突兀疑是岳之精。 往者见其诗,使我梦想不得宁。 今晨敲门词硁硁,见诗果不如见人。 高秋九月雨风鸣,江涛乱拍长沙城。 感时怀古一长啸,裂石崩云三服膺。 我疑君挟潇湘气,忽然而来有如秋涛万里行,忽然而止有如一泻寒潮青。 不知胸中波澜几万顷,飞落纸上浩汗终难平。 即论作人亦是古直者,笑语落落宛若诗怀清。 吁嗟大雅忽不作,坛坫久矣无光晶。 欲从众芜擢孤颖,虽我有志力未能。 爱君元气满怀抱,愿以此事归性情。 不见饥凰挹沆瀣,引吭不食求其朋。
拼音
陈沆

陈沆

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著名诗人、文学家,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湖北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人,室名简学斋,白石山馆,被魏源称为“一代文宗”。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出身于下层官僚家庭。曾祖父陈嘉霁生前苦读经书,屡试不得志,后抑郁而死。祖父陈士珂,举于乡,终生未仕,做一个“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其父陈光诏,字金门,清乾隆己亥(公元1779年)举人,官授知县。他为官梗正,善政甚多,口碑极好。陈沆于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中举,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中进士一甲一名,其策论文章,气势雄浑,论述精闢,笔力奇健,授翰林院修撰,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任广东省学政,典广东乡试(广东省大主考),任会试同考官。次年,任礼部会试同考官。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陈沆卒年,《清史列传》记为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周锡恩撰《陈修撰沆传》则言年四十一,当为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后归葬于浠水县西调军山南麓。学宗宋儒,工诗。有《诗比兴笺》、《近思录补注》、《简学斋诗存》、《白石山馆遗稿》。 ► 3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