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赠徐月士次友人韵

万事都成昨。 剩胸中、不平郁起,峰峦确荦。 我有匣中三尺水,涩书寒铓冷锷。 夜夜听、秋城鼓角。 青眼谁人吾竟老,喜逢君、交道真堪托。 忘不了,灯前约。 封侯自有嫖姚霍。 且高歌、蹲蹲舞我,乌乌和若。 十载樊川狂客梦,赢得扬州一觉。 渐衮遍、四条弦索。 绿醑黄花拚尽兴,管来年、彩笔惊河朔。 休只忆,江南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确荦(luò):怪石嶙峋的样子,这里形容心中的不平之气形状怪异。
  • 铓(máng):刀剑等的尖端。
  • 锷(è):刀剑的刃。
  • 青眼:表示对人喜爱或器重。
  • 嫖姚霍:指汉代名将霍去病,他曾因军功被封为嫖姚校尉。
  • 蹲蹲(cún):跳舞的样子。
  • 乌乌:歌呼声。
  • 和若:相和。
  • 衮(gǔn):本意为古代君王等的礼服,这里指音乐流畅地演奏。
  • 醑(xǔ):美酒。

翻译

所有的事情都已成为过去。 只留下心中的不平之气郁积而起,如峰峦般嶙峋。 我有匣中三尺宝剑,上面的文字晦涩,剑刃寒光闪闪。 每夜都聆听着秋城的鼓角之声。 有谁能真正赏识我呢?我就这样渐渐老去,所幸遇到了你,这真挚的交情确实值得托付。 忘不了,灯前的约定。 封侯拜相自然有像霍去病那样的人。 姑且让我们高歌,欢快地起舞,尽情地歌唱相和。 十年来我如同樊川的狂客,在梦境中度过,也算是在扬州有过一番经历。 渐渐地,那音乐流畅地在四条弦索上弹奏。 让我们尽情畅饮美酒,欣赏黄花,管他来年如何,相信我的文采定能震惊河朔地区。 不要只是回忆江南的快乐时光。

赏析

这首词充满了豪放之气和深沉的情感。上阕开篇感慨往事如烟,心中不平之气如峰峦般起伏,接着通过“匣中三尺水”“秋城鼓角”等意象,烘托出一种豪迈而又苍凉的氛围,同时表达了对友人的珍视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下阕则以洒脱的姿态面对人生,提到“封侯自有嫖姚霍”,表现出一种豁达的心境,随后通过“且高歌、蹲蹲舞我,乌乌和若”等描述,展现出尽情欢乐的场景。“十载樊川狂客梦,赢得扬州一觉”回顾了过去的经历,带有一丝沧桑之感。最后几句表达了要尽情享受当下,发挥自己的才华,不要只沉湎于过去的快乐。整首词情感真挚,气势磅礴,语言豪放,体现了作者的胸怀和志趣。

陈维崧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 17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