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 其一 咏纸鸢二首
翩翩自喜,跌宕青天里。
麦铁杖,鸢肩子。
盘空筝夜叫,削草鹰秋起。
轻俊也,一场搬弄真儿戏。
三十年前事,触著难忘记。
杨花港,桃花寺。
邻童谁更在,老眼频经此。
重拈看,原来依旧情如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纸鸢:风筝。
- 跌宕:放纵,不受拘束。
- 麦铁杖:古代传说中的大力士。
- 鸢肩子:指像鹰一样耸着肩膀的人。
- 盘空:盘旋于空中。
翻译
轻盈地飞舞着心中暗自欢喜,在蓝天下自由放纵。就像麦铁杖,有着如鸢的肩膀。盘旋在空中的风筝在夜里发出叫声,像在秋天飞起的削草用的老鹰。轻盈而俊美啊,这一场耍弄就像真正的儿戏一般。三十年前的事情,触及到就难以忘记。杨花港,桃花寺。当年一起玩耍的邻家孩童现在还有谁在,老眼屡次经过这里。重新拿起来看,原来依旧是如同纸一样的感情。
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纸鸢的描写,引发了对过往岁月和人情的感慨。上阕生动地描绘了纸鸢在空中的姿态和活泼之态。下阕则从纸鸢联想到三十年前的事,那些曾经的场景和人物勾起回忆。词中感叹时光易逝,人事变迁,感情也如纸般淡薄。整首词语言生动,画面感强,既有对具象物体的描写,又有对抽象情感的表达,文笔细腻而富有韵味。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 1702篇诗文
陈维崧的其他作品
- 《 夏五月大雨,南亩半成泽国,而梁溪人尚有画舫游湖者,词以寄慨 》 —— [ 清 ] 陈维崧
- 《 苏武慢 汴城晚眺 》 —— [ 清 ] 陈维崧
- 《 燕山亭 和韵送魏禹平同京少蕺山次山赋 》 —— [ 清 ] 陈维崧
- 《 慢卷紬 赋得秦女卷衣 》 —— [ 清 ] 陈维崧
- 《 临江仙 赋得睡起宛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为园次题帐额画幅 》 —— [ 清 ] 陈维崧
- 《 桂枝香 蟹 》 —— [ 清 ] 陈维崧
- 《 春日吴阊杂诗 》 —— [ 清 ] 陈维崧
- 《 探春慢 新正四日东华门道上同徐电发并辔作 》 —— [ 清 ] 陈维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