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明清两代,也称举人为孝廉。
- 甲申:是中国干支历里 60 组干支纪年中的一个年份。这里可能是指此诗创作的时间。
- 剧:厉害,严重。
- 南国:指中国南方地区。
翻译
在风雨中的江乡早春被滞留,传来这噩耗极其伤神。用百年的涕泪来报答知己,南方的莺啼花开失去了这个人。离别很是可怜竟成了短暂的梦,生死没牵累只那孤单单的一个人。旧日的诗在这一天重新披阅讽诵,怎能忍心让它长久地被埋在墙壁上蒙尘。
赏析
这首诗是悼念一位孝廉的作品。首联交代了在风雨交加的早春时节听闻噩耗这一背景。颔联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与沉痛,用百年涕泪体现出情谊之深厚,“失此人”突出逝者的重要。颈联凸显出离别的悲伤以及逝者的孤身逝去。尾联写重新诵读故人旧诗,不忍其被埋没,体现出对故人深深的怀念和追思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真挚,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逝者的痛惜与不舍。

陈沆
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著名诗人、文学家,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湖北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人,室名简学斋,白石山馆,被魏源称为“一代文宗”。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出身于下层官僚家庭。曾祖父陈嘉霁生前苦读经书,屡试不得志,后抑郁而死。祖父陈士珂,举于乡,终生未仕,做一个“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其父陈光诏,字金门,清乾隆己亥(公元1779年)举人,官授知县。他为官梗正,善政甚多,口碑极好。陈沆于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中举,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中进士一甲一名,其策论文章,气势雄浑,论述精闢,笔力奇健,授翰林院修撰,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任广东省学政,典广东乡试(广东省大主考),任会试同考官。次年,任礼部会试同考官。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陈沆卒年,《清史列传》记为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周锡恩撰《陈修撰沆传》则言年四十一,当为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后归葬于浠水县西调军山南麓。学宗宋儒,工诗。有《诗比兴笺》、《近思录补注》、《简学斋诗存》、《白石山馆遗稿》。
► 371篇诗文
陈沆的其他作品
- 《 为芝楣题蕉窗问字图 其二 (甲申) 》 —— [ 清 ] 陈沆
- 《 九日贾东愚师招集万柳堂 其一 (甲申) 》 —— [ 清 ] 陈沆
- 《 芙初请假出都余与贺耦庚编修谢心兰孝廉为酒饯之席间得诗二首时同座者欧阳坦斋侍御何仙槎司业唐竟海李双圃两检讨廖韵楼秋部易午亭农部共十人 其二 (甲申) 》 —— [ 清 ] 陈沆
- 《 秋斋读书杂感 其七 (乙亥) 》 —— [ 清 ] 陈沆
- 《 饮芙初寓斋赋得残菊(甲申) 》 —— [ 清 ] 陈沆
- 《 计偕北上留别藏诗坞诸君子 其二 (甲申) 》 —— [ 清 ] 陈沆
- 《 出都诗六首 其三 (甲戌) 》 —— [ 清 ] 陈沆
- 《 观钱璞斋三厅图稿题后(甲申) 》 —— [ 清 ] 陈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