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家 屡拟过红友郊庄探梅连雨不止词以柬之

五里莺声,半村花气,南郊迤逦,归樵遥指君家近。 屋头湿翠,窗眼疏香,溅裙水涨,落灯风紧。 准拟携琴,也思侧帽,与细笺离恨。 渡斜桥、背山郭,一片酒旗作阵。 隐隐。 讵知连日,烟迷楚岫,柳鬓全低,雪压吴天,兰心乍困。 赢得倚遍雕阑日晚,吹彻玉箫凉嫩。 况添西楼,夜窗疏雨,滴碎人方寸。 便有日、访溪梅,多管落英铺粉。
拼音
陈维崧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 17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