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春水 咏金鱼

飞红盈盈起,跌下铜沟深半指。 一湖茜乳,染就鲤鱼猩尾。 浅贮空明翡翠瓶,小唼瀺灂桃花水。 蹙锦裁斑,将霞漾绮。 妆阁临流徙倚。 笑语纷纷垂杨涘。 来往破藻穿蘋,披兰拂芷。 似分醉靥素鳞上,误唾红绒银塘里。 微风差差,绿波弥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飞红:飘落的花瓣。
  • 铜沟:一种排水的沟渠,常装饰有铜制部件或装置。
  • 茜(qiàn)乳:红色的湖水,“茜”为红色,“乳”这里形容湖水如同乳汁般柔和。
  • 猩尾:像猩猩尾巴一样的红色,这里形容金鱼尾巴的艳丽颜色。
  • 小唼(shà)瀺灂(chán zhuó):“唼”是鱼吃食物的声音;“瀺灂”形容水流声,这里指金鱼吃食时发出的声响,以及水面泛起的涟漪。
  • 蹙锦裁斑:形容金鱼身上的花纹色彩如同精心裁剪的锦绣。
  • 徙倚:徘徊、来回走动。
  • 涘(sì):水边。
  • 醉靥(yè):醉后的面容红晕。
  • 差差(cī cī):形容事物不齐的样子,这里形容水草参差不齐 。
  • 弥弥(mí mí):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翻译

飘落的花瓣轻盈地飞起,纷纷跌落在浅浅半指深的铜沟里。一湖泛红的柔波,将鲤鱼的尾巴染得如同猩猩尾巴般红亮。在清澈透明的翡翠瓶中,浅浅地养着金鱼,它们在桃花水中欢快觅食,发出细微的声响,水面泛起小小的涟漪。金鱼身上斑斓的色彩如同精心裁剪的锦绣,又似那彩霞在水中荡漾生姿。

妆楼临近湖水,女子们在水边徘徊漫步。在垂杨岸边,欢声笑语不断。金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穿梭,穿破水藻,游过浮萍,掠过兰草,轻拂白芷。它们的身影好像映着美人醉后的红晕在银色的鳞片上,又仿佛美人不经意间将红绒唾落在池塘里。微风轻拂,水草参差不齐,绿色的水波荡漾开来。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生动鲜活的金鱼嬉戏图,展现出词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上阕侧重描写金鱼的生活环境和外在模样。“飞红盈盈起”营造出一种浪漫绮丽的氛围,飘落的花瓣为画面增添了几分柔弱与优美。词中用细腻的笔触刻画金鱼,“一湖茜乳,染就鲤鱼猩尾”形象地写出湖水与金鱼互相映衬、色彩鲜艳的美景。对金鱼游姿、身上花纹的描写如“蹙锦裁斑,将霞漾绮”更是神来之笔,赋予金鱼灵动秀美的姿态。下阕将笔触转到生活场景,“妆阁临流徙倚。笑语纷纷垂杨涘”描绘出生活在这美景中的人物形象,让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以人物与金鱼互动交融,“似分醉靥素鳞上,误唾红绒银塘里”想象奇特而美妙,增强了词作的趣味性。而结尾“微风差差,绿波弥弥”则再次以景结情,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整首词清新自然又极富意境 。

陈维崧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 17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