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铃

通身是口挂虚空,不管东西南北风。 一等与渠谈般若,滴丁东了滴丁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风铃(fēng líng):一种悬挂在屋角或塔檐等地方,风吹时会发出声响的装饰品。
  • 般若(bō rě):在佛教中,般若是指如实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的智慧。

翻译

整个风铃浑身都是口,悬挂在虚空中,不管是来自东西南北哪个方向的风。一旦与它谈论起般若智慧,它就发出滴丁东了滴丁东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以风铃为喻,富有禅意。诗中的风铃通身是口,任由风吹响,暗示着一种坦然接受外界影响的态度。而与渠谈般若时,风铃发出的声音,或许象征着对般若智慧的一种独特回应,虽然这种回应看似只是简单的声响,但其中可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整首诗简洁明快,用风铃的形象和声音,传达出一种空灵、超脱的意境,让人在简单的文字中感受到一种深邃的禅理。

释如净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语录·辞世颂》)。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语录》及所附《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 如净诗,以辑自《语录》、《续语录》者依原卷次编为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 2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