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琴歌
注释
- 饫(yù)露:饱饮露水。“饫”意思是饱食。
- 黝黝(yǒu):形容颜色深黑。
- 玄光:黑色的光泽。
- 斯须:一会儿,片刻。
- 蠃(luǒ)纹:像螺壳一样的纹理。“蠃”同“螺” 。
- 蟠螭(pán chī):盘曲的无角之龙,这里形容琴上装饰的形态。
- 宫调:古代音乐术语,用以限定乐曲的音高及调域等。
- 入破:唐宋大曲的专用语,大曲每套都有十余遍,分为散序、中序、破三大段,入破是破这一段的第一遍。
- 嗈嗈(yōng)嗷嗷(áo):拟声词,形容沙雁鸣叫的声音。
- 轻淫妖艳:形容音乐风格轻盈、富有魅力且变化多样。
- 曼声:轻柔舒缓的声音。
- 涩:这里指声音不流畅、有些生涩。
- 欷歔(xī xū):哭泣后不由自主地急促呼吸、抽搭。
翻译
海中岛上有树木,谁都不知它叫什么名,它饱饮霜露,不知历经多少时光。能干的工匠把它砍伐加工成薄片,每一片发出的声音,如同清脆的青玻璃撞击。 一天天雕琢,一月月打磨,再用上好的漆润泽,琴身黑亮,散发着幽光,足有四尺。琴面平整得如同几案,围绕四周寻找,竟没有一丝缝隙。 片刻间,琴盖打开,金制的琴轴转动,琴身上呈现出如霏微花色般细腻的螺壳纹理。玉制的琴柱紧密排列,如同蟠螭蜿蜒,雕花的琴片上低低镶嵌着凤眼般的装饰。 琴上有二十六根银丝双弦,每一根弦发出的声音美妙胜过歌喉。又雕琢了许多香檀木做的弯曲拨片,它们纵横交错,随时准备在弦下发挥作用。 弹奏这洋琴,无需银制的指甲套,只需用檀木拨片轻轻挑动按压。满耳都是弦上清脆悦耳的声音,却不知这乐曲的宫调如何协调得这般美妙。 刚开始弹奏,声音细微而参差不齐,就像女儿在翡翠帏帐中悄声私语。突然音调一转,变得秀雅齐整,仿佛身着轻罗衣的女子慢慢舞动,身上金钏冷冷作响。 乐曲几次转折进入高潮,就像幽深的泉水流过苍岩石缝。那声音令沙洲上的大雁惊飞鸣叫,又似急雪纷飞,搅乱了飘落的飞花。 曲调变得轻柔迷人、风情万种,声音舒缓又带着新声的一丝生涩。西洋的乐工弹奏了一遍又一遍,让漂泊天南的北方游子听后,忍不住抽搭哭泣。 我听说中国的圣人重视音乐,音乐应和谐、平衡,抑扬清正。洋琴啊,你虽然曲调繁多,但也应保持纯正的声音,千万不要发出过多繁杂之音,让人忘却最初古朴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详细地描绘了洋琴这一乐器,包括它的制作材料、构造装饰、弹奏方法以及音乐效果等方面。开篇从洋琴的制作原料取材于海岛不知名树木写起,展现其选材的独特。接着用细腻笔触描绘琴的制作过程与精美外观,如对琴身装饰诸如蟠螭、凤眼等描写,体现其华丽精致。
在描述弹奏过程与音乐效果时,诗人运用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初弹的细微声音比作女儿私语翡翠帏,把曲调的转变比喻成罗裌慢摇金钏冷,入破时的曲调比作苍岩石罅幽泉过、沙雁惊飞、急雪飞花等,从细微轻柔到激昂宏大,生动地展现出洋琴音乐丰富多变的魅力。
最后,诗人由洋琴音乐联想到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对音乐“和且平、抑扬清”的标准,希望洋琴也能保持纯正古朴之音,流露出对传统音乐观念的坚守,以及对音乐蕴含美好情感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描写入微,在展现洋琴特色的同时,也表达了文化交流碰撞中的思考。